当前位置:

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黄雄国庆走基层日记

来源:中国记协网 编辑:刘飞越 2014-10-16 13:50:5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

   刚刚的“十一”假期,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黄雄辗转娄底多个偏远的乡镇、村庄,开展新安全法宣传到基层、到家庭、农村安全知识问卷调查、“送安全课到村组”走访事故受害者家人、回访事故企业安全状况等活动,忙得不亦乐乎。

   湖南站记者们也取消了旅游休闲的计划,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却见证了安全文化在基层结出的果实,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关注安全、宣传安全的队伍中。请看黄雄在“十一”走基层采访、普法宣传进乡村日记中写下的他们的心愿——

   “一边孤老无依,一边漠然遗忘。”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晴

  

  黄雄帮聂福成调猪草,老人每天喂猪之后,还要四处采药草

  聂福成带黄雄穿过草丛间小路前往家中

  黄雄帮聂福挑出在割药草时扎到手上的刺

   涟源市桥头河镇太平村,一座低矮的房屋在大山映衬下,显得格外落寞、破败。一位腰弓成了90度的老汉背着一个箩筐蹒跚地走下一条杂草丛生的小径……

   面前的这位老人,正是2003年七一煤矿“4.16”透水事故遇难矿工聂清文的父亲聂福成。我马上上前跟老人打招呼,老人显然还没有认出我是谁,只是紧握着我的手往家里引。

   这是一个被遗忘的矿工家庭。11年前,聂清文在垂死之际用粉笔写在矿帽上的“骨肉亲情,情难舍……欠我娘200元,欠邓曙华100元……建章,带好儿女,孝敬父母,一定有好报”遗言,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这些年来,我先后8次来看望聂清文的家人,希望以自己微薄的力量,为这个苦难的家庭尽一份心力。去年,我因住院半年未能前来,没想到短短的一年里,聂福成的老伴去世,儿媳易建章改嫁,如今家里只剩下了82岁的聂福成孤身一人。

   放下箩筐,老人拉着我的手在门前坐下,随后高兴地摸索到房里拿出自己栽种的花生递到我的手里。只是说起往事,聂福成禁不住老泪直流。

   82岁,本应是儿孙满堂、坐享清福、颐养天年的时候,聂福成也曾期盼过那般情景,可自从儿子聂清文遇难,就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门前盆中的水反复使用很久了,泛着绿光,这是聂福成费很大劲从外面挑回来的。屋子四处可见蜘蛛网和厚厚的尘埃,电线线路坏了,老人晚上只能摸黑;米罐里1.45元一斤的碎米业已见底,残留在锅里的两块豆腐和一些自制干萝卜条,就是他的午餐……

   老人流泪说:“如果儿子没死,这个家绝对不是这样子!”让我深深感受到这个家庭无以言说的凄苦。

   聂清文离世后第11年,妻子带着孩子改嫁了。2012年,聂福成相依为命的老伴又因为一场简单的风寒感冒无钱医治而引发肺炎去世。

   孤老无依,聂福成的低保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每月只有55元的高龄补贴。因为不会写字,聂福成曾托人写过一份申请低保的报告上交村支书,却遭到无情拒绝。“村支书说80岁了还喂个猪干什么,喂了猪就不能吃低保。”老人感到委屈,而我却是满心气愤。

   痛苦与窘迫,没有关心和同情。村里逢有红白喜事,聂福成无钱上人情,亲友邻居也疏远了他。说到这些,老人泣不成声。

   猪圈里,那头今年正月买回来的猪,成了老人最大的希望,“养到12月份就有200来斤,就靠卖了它过年。”

   没有经济来源,聂福成不得不想尽办法赚钱糊口。平日,聂福成就到田间地头采摘一种名为“海金沙”的野生药草,隔几天就割满满一背篓,背到十几里外的桥头河镇药店换成钱。

   由于海金沙攀附在有刺的树上生长,采摘时极易受伤。可是新鲜的海金沙一斤卖一毛五分钱,一趟只赚五六块钱。聂福成摊开双手,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上伤痕累累,还有几根刺一直扎在手里拔不出来。

   聂福成承受着痛苦和生存的双重压力,依然艰难、执着地与命运抗争着。至今,聂福成还珍藏着儿子生前的衣物,老人思念难耐时就会看看、摸摸:“我几次想要跟着儿子、老伴去了算了,但想起儿子的话,我就得好好活着。”

   逝者已矣。安全生产事故导致妻离子散、老无所养、幼无所依的悲剧令人心酸。而忘记事故之痛,又让人心凉。

   离开聂福成家,我来到当年事故发生地,原来的七一煤矿,现已经更名为涟源市丰华煤业石坝井。矿区一圈转下来,不禁让我倒吸几口凉气!

   主井口值班室里未见值班人员踪影,井口处烟头遍地;通报栏上赫然写着“9月29号早班-290水平采二队信挂工邵为民违章超挂(重车6个),处罚20元”;安全隐患公示栏上提出的“-428东大巷工作面有涌水”隐患,整改措施仅为“加强对涌水点水质水量的观察”。来到调度室,唯一的值班人员悠闲地看着窗外,对煤矿情况一问三不知,五台电脑中仅一台“应景”地处于开机状态。

   监管日记显示,自3月以来,瓦斯监控、人员定位、瓦斯抽放三大系统运行情况均为正常,而值班人员称,人员定位系统早在几个月前就已被雷击坏,至今未修理。煤矿设备故障登记表上,只有3月3日之前的记录。煤矿安全生产四人联锁监管日记上,明确记录核准每班最多下井人数为93人,9月27日早班实际下井人数却有103人。

   当与矿工们聊起“4.16”透水事故和聂清文,矿工们都很漠然,不是“没听说”“不知道”,就是“知道有这事,不了解”。

   遗忘,或许可以减轻痛苦,但对事故教训的无知或警示教育的回避,却换不来平安!此时,不断浮现在我眼前的,是聂福成那佝偻羸弱、衣衫褴褛的身影。对于事故亲属来说,这些伤痛永远无法抹去,惨痛的教训又怎能忘却?

  

[NextPage]

   “来,我再出个安全快板节目!”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晴

  

  黄雄向村民发放农村安全知识调查问卷

  村民赞扬送安全下乡接地气

  黄雄向村民介绍《中国安全生产报》相关报道

   晚上驱车离开娄星区万宝镇清江村时,回头瞥见湘中民俗生态园一排刚刚安装好的太阳能路灯,那灯光就像是星星点缀在夜的山村,见证着湘中民俗生态园近年来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映衬着安全意识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希望。

   至今,我已在中国安全生产报社工作13年,父亲黄良生因我的工作而关注安全,从事安全文化义务宣传也有10年。虽然父亲今年退休,却依然保持着对安全文化的“痴情”。

   近几年,父亲在推广安全文化方面有许多新的想法。今年4月,他创办的湘中地区首个以安全文化为主题的农村书屋已由娄底市安委办、市安监局正式授牌。现在他打算把2002年以来陆续建成的安全文化书屋、安全文化长廊等整合升级为“湘中安全文化农村体验中心”。他说,放眼全国,还没有一家以安全文化为主题的农村体验中心呢。等到正式开放后,参观者可通过参与模拟试验、参观画板资料、阅读电子图书等方式,了解交通、消防、用电、地震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掌握应对各种危险情况的能力。

   清江村村主任周建胜和涟源市水洞底镇潘塘村村支书兼主任、涟源庆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业务主管刘建康今天刚好跟父亲在一起,讨论的话题一是如何搞好首届农村安全文化艺术节,二是准备在公路两旁新安装的200盏路灯杆上做安全警示标语。

   大家听说要在村里举办全国首届农村安全文化艺术节,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潘塘村有过2次举办农村健身文艺联欢会的经验,刘建康主动报名:村出1个节目,庆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出3个。周建胜也说:清江村就用村里的事故编2—3个安全节目,这样更有效果。父亲也按耐不住了:来,我再出个安全快板节目!

   一番商量之后,安全文化艺术节似乎就在我们眼前上演了:计划编排歌舞、民间武术、舞狮送“福”等20个原创方言节目,用艺术表演讲述安全故事。湘中民俗生态园连续多年组织的书法家送“安全春联”、安全抽奖赠“福”字等品牌活动融入其中。

   父亲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评委、湖南省书协驻会主席、湖南六合国学书院执行院长陈羲明创立的田野书法试验村今年刚在湘中民俗生态园落户,届时将邀请10名中国书协会会员写春联、题福字免费赠送给村民。娄星区农民书法家协会会员现场举办以安全文化、孝文化和传统道德文化为主题的书画展览。

   “干脆趁机成立一个湘中民间安全文化艺术团吧。”讨论得兴致正高,大家提出了新点子。周建胜抢先一步,马上抓起手机打电话给村民的文艺骨干。“说干就干啊!”见此情景,大家忍不住笑了起来。

   看到大家对安全文化建设这么热心,我非常感动,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安全,真正做到安全文化在基层生根发芽、大放异彩,让安全文化宣传成为一种民风民俗!

[NextPage]

  

   “下次还搞这样的安全课记得叫我来听”

   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晴

  黄雄在湘中民俗生态园给清江村村民上安全课

  黄雄在丰华煤业石坝井(其前身即为“七一煤矿”)暗访

   清江村村主任周建胜昨天跟我提起,如今村里的文化活动搞得风生水起,村民们今年5月还自发组织起一支舞蹈队,每天晚上都会跳广场舞,想让我今晚让村民在湘中民俗生态园跳完舞后,给村民上一堂安全课。

   周建胜的心思我知道,如今的农村,绝大多数都是靠劳务输出作为经济支柱,清江村也不例外。村里很多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他们自身的安全无人管,还时刻要为出门在外的亲人担惊受怕。

   我能做的,就是用身边发生的事,去告诉他们怎么防止和正确处置安全事故,提醒在外打工的丈夫、儿子、父亲注意安全、避开危险。虽然跟许多村民都熟了,平时没少给他们善意地安全提醒,但讲课怎么才能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

   为此,我特意四处收集了平时外出采访路上拍到的与农村生产生活相关的安全隐患照片,想做成PPT,多用一些直观的画面和实例来说话,只有这样,才有更好的效果。

   上午整理一张张记录着危险的照片时,我还真是有些害怕。

   拿今年春节我从娄底沿207国道行驶经桥头河镇时拍到的一组图片来说,当时正值人们走亲访友的高峰时段,来往不断的车辆让原本狭窄的道路愈发拥堵,一辆辆摩托车“灵活”地在车间穿行,几分钟内就有十几辆摩托车严重超载从车边穿过。

   近年来,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高发、多发,摩托车事故占了多数。安全事故往往在大意和侥幸中钻空子。就如我自己开车的时候,如果有急事需打电话,往往习惯性地掏出手机翻找号码,稍不留神,车就在马路上“晃悠”起来。因此,道路交通安全要多讲。

   因为以前没有专门学过做PPT,我只好反复“试验”,现学现用,好不容易把几十张照片大致梳理成了道路交通、渡口渡船、加油站、劳动防护、事故案例等篇章,仔细修改后形成题为《安全就在身边》的PPT,自己又模拟“课堂”试讲了几遍,算是大功告成了!

   到了晚上19时,村民们陆续来到湘中民俗生态园。父亲找出了我之前送给他的国家安监总局用于安全培训的光碟,在活动开始前循环播放,让村民们在直观的视听感受中,了解地震、雷电等灾害知识。

   光碟循环播放几次后,村民们已经到齐。欢快地音乐响起,老人、孩子随之起舞,而我则有些紧张地在做安全课的准备。讲得不好,可是要在乡里乡亲面前出丑的。忐忑间,转而又坦然了,即使讲得不好,只要大家能从中记住点什么,关键时候也可能救命!

   广场舞跳完后,村民纷纷搬着凳子凑到了投影仪前,我打开为村民“量身订做”的PPT,讲述村民生活中容易忽视的安全问题。说到摩托车载人的隐患时,恰好有一辆载有4人的摩托车准备离开,我指着说:“这就是不注意安全的。”大伙听后,一阵哄笑。

   1个多小时里,村民们紧紧围在我身边,听得非常认真,还不时点头,或者小声议论。这些身边随处可见、随时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让乡亲们感同身受。

   村民李云香在讲课结束后跟我说,去年她就看到一对夫妇俩带着孩子回家过年时,摩托车后座的妻子竟将怀中的孩子摔了下来,造成2个孩子当场死亡。从那以后,她就为家里准备了两个头盔,还经常提醒亲戚朋友注意骑车安全。

   67岁的李阳明向我详细打听建筑施工安全,因为她的家人常年在贵州的建筑工地打工。虽然心里担心,每次打电话也嘱咐他们注意安全,可她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安全的,什么又是危险的。我耐心解答后,她直点头:“下次还搞这样的安全课记得叫我来听。”

   到晚上22时,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回家了。我想:文化是无形的,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对农村安全文化来说,更是如此。

  

[NextPage]

  

   “我给我们组的村民也发资料讲安全课去”

   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晴

  潘塘村村支书兼主任刘建康向各村民小组分发安全知识读本

  潘塘村各小组组长领回安全知识读本向村民发放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座谈会,让我们受益匪浅;这也不是一份简单的安全文化宣传资料,一份资料也许能换回很多人的生命。”湖南涟源市水洞底镇潘塘村村民毛培盛的这句话,是对我们今天在该村组织的活动最高的评价。想到这,累一天也值了!

   受潘塘村村支书兼主任刘建康邀请,记者站一大早就来到该村开展新安全法宣传到基层、农村安全知识问卷调查和“送安全课到村组”活动。刚到村里,早有50多位村民在等待了。

   周建胜和娄星区百亩乡武装部部长黄志华一同给记者站做起了司机和志愿者,帮忙把360册安全知识读本、300份新安全法宣传资料、250份农村安全知识调查问卷和《中国安全生产报》搬下车,分发给大家。

   “‘平安是福’很在理啊,我们农村人就图个平安。”村民李美桂接过宣传资料,迫不及待地翻阅着。一旁一位60多岁的老村民从口袋里摸出了老花镜,认真地阅读《中国安全生产报》。

   “记者同志,新安全生产法的资料给我瞧瞧,长长见识。”潘塘村7组的毛培盛有点等不及了。刘建康只好大声指挥,“别急,别急,都有!”

   村民们高涨的热情感染了我,安全课讲起来就轻松了许多。村民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不爱听大道理。考虑再三,我决定用聊天的方式,跟大家说一说近些年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安全”。

   一位静坐在我旁边的老人,身体裸露在外的皮肤都是花斑样的疤痕。他忍不住说:“我就是个安全事故的活生生的例子,千万别玩火,我这幅尊荣没脸见人,也对不起村里人。”

   原来,他叫毛叔才,今年74岁。8年前,因为安全意识淡薄,他在新禾林场边上烧土灰,后来突然刮起大风,将火势引向山林,引发大火。毛叔才自己在救火过程中引发全身大面积的烧伤,左手烧成了残废。

   “当时林场十多个参与救火的人员全都被熏得黑黑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烧伤。”李美桂接过话说,她也是当年救援人员之一,“现在想想都后怕,水火无情,要特别注意。”

   刘建康告诉我,后来村里的林场又接连发生了两次火灾,都是村民上山祭祖燃放鞭炮不当引发的大火。村里为了治理山火隐患,特意在林场几个入口处立了几块安全警示牌,提醒大家燃放鞭炮要注意防火。

   大家的话匣子一下都打开了,再次讲起近年来发生的惨痛教训,无不唏嘘不已:2008年至2011年,该村2组李新喜因交通事故丧命,4年来一直没有找到肇事司机,一家3口的命运从此改变;6组王南江妻、儿接连遭遇车祸;6组毛宏发的孙子溺水而亡;7组毛连盛在广东打工时,被电击而亡,年仅40岁……

   “农村安全意识一定要靠大家平时去提醒,用事故受害的人来影响周边的每一位人。”聊完后,我跟大家说,并与刘建康把安全宣传资料分发给各村民小组组长,由他们把资料分发到各户。

   “我给我们组的村民们也发资料讲安全课去。”毛文盛抱着厚厚的一叠资料离开了。看着大家的认可,我深知,农村安全文化的普及是一个漫长的相互影响的过程,需要我们更多的人为此付出努力。

  

[NextPage]

   十年前被挂牌督办,而今隐患重重又回当年。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晴

  

  

  黄雄在九龙劝导玩具店经营者摆放的商品不要挡住出入口

   2005年2月,我曾写过《谁能啃动这块隐患硬骨头——湖南娄底九龙商厦消防隐患调查(上)》和《责令整改与火患相伴四年多——湖南娄底九龙商厦消防隐患调查(下)》的系列报道在《中国安全生产报》发表。

   那时,九龙市场每年创造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也安排了部分下岗人员就业。但是,安全隐患重重。消防部门曾数十次下达整改通知书和上门做工作,均被置之不理。接到娄星区安监、消防等部门举报后,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虽然采访中受到了各方阻力,各种威胁不断。可报道一经刊发,就尤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当地引起了强烈震动。更引起了时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等领导的高度重视,由国家安监总局、公安部消防局组成的调查组很快赴娄底市进行专题调查,九龙市场的安全状况有了好转。

   10月5日,我再次来到九龙市场回访,与1O年前的九龙安全隐患相差不远,所见所闻依然触目惊心。

   走进市场一楼,店面一家紧挨一家,服装、玩具、日用品等五花八门,店主将货物货柜或商品随意摆到了原本就狭窄的过道上。一家销售手表的店面刚好堵在安全出口的位置,而店主却表示:“堵了吗?没有啊。”

   一处标有安全出口牌子的指示下,只有宽1米左右的通道里凌乱的货物,只能侧身而过。一旦发生火灾,市场内的经营人员和顾客,根本无法辨认逃生的出路。

   市场的消防通道,也被经营者的商品占据了一半,九龙市场管理处悬挂的“消防通道 严禁停车”的警示牌下堆放着木材、货架等杂物,更有一辆小车就停在消防通道出口处。我看着这个场景十分担心:如果发生火灾,消防车一时也进不来。

   正在市场里转着,恰好遇到巡查的保安,我跟他说了这些隐患后,他也十分无奈:因为金融危机,整个店面都存在融资问题,经营者不服从监管,导致消防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我们随机看了两家服装店停下来,一家店内根本就没有灭火器材,售货员说:“店里有没有灭火器?这要问老板。我刚来,只是打工的。”另一家的灭火器已经过期,店主的妻子表示:“灭火器怎么用,得等我老公回来问他。”

   “莫非赚钱比生命还重要吗?”我感慨,店内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竟然如此淡薄!

   来到2楼,刚转楼梯口,就被一家服装店摆在过道上的衣架挡住了去路。我和保安把衣架搬到过道边,并叮嘱店主:“你这里是安全出口指示的逃生的必经之路,千万不能挡住。”

  3楼的情况同样令人惊心。

   一家窗帘门店的门口醒目的贴着“严禁吸烟”“欢迎您进入无烟区”的警示牌,可是该店门口桌上的烟灰缸里,却插满了满满的烟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店主说的话让我感到十分无奈,我们对隐患“不好意思”,事故可不会跟我们客气啊!

   另一家店主虽然对火灾隐患有一定的警觉,表示“不会在店里抽烟”,可是柜台上的烟灰缸里却残留着烟灰。“顾客来了也不能抽烟啊。”我跟他说。

   这样的火灾事故教训还少吗?

   2003年,湖南衡阳市衡州大厦失火。但在扑灭余火的过程中,大厦突然坍塌,张晓成等20名消防官兵壮烈牺牲。2004年,常德桥南市场“12.21”特大火灾,造成市场内5栋建筑全部烧毁,受灾经营户达5600多户,直接经济损失达1.87亿元。2013年,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发生“6.3”事故,造成121人遇难、76人受伤。

   这些惨痛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离开九龙市场时,我感慨:这个市场又回到了10年前火灾隐患重生的境地了!即使是经济危急,管理困难,安全生产一刻都不能放松。因为,命比钱更重要!

[NextPage]

  

   挂名矿长:我年纪大了,哪里记得住“七条规定”!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晴

  黄雄在秋湖煤矿监控室查看资料

  

  黄雄在秋湖煤矿瓦斯抽放站查看灭火器材

   2002年9月3日发生在双峰县秋湖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煤与瓦斯突出特大事故。当天早班,该矿共安排55人下井作业。开始下井作业不久,就发生了事故,导致3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202.2万元。

   事故调查组调查认定,这起事故是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而造成的,当班职工用手镐掏柱窝,是诱导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直接原因。煤矿承包经营者重生产、轻安全,对重大事故隐患听之任之,违章指挥工人冒险作业,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每当回忆这起事故,我都深深地感叹,煤矿安全生产的切肤之痛始终不能忘。清早,驱车前往位于双峰县蛇形山镇新洋村境内的秋湖煤业公司暗访时,这样的感触越发强烈。

   到达秋湖煤业公司时,矿工们正准备下井。几名矿工正在矿灯房门前抽烟聊天,跟他们攀谈时,一位刚换好衣服出来的矿工,竟然穿的是一条紧身牛仔裤。还未及上前询问,煤矿一名工作人员拦住了,询问我们的身份,并邀请我们“到办公室聊”。

   这名工作人员见“请”不动我,只好尾随盯着,并掏出手机打了几个电话。来到矿领导带班下井公示栏前,我询问带领下井情况,这名工作人员称:“这个我不懂,我是矿上的保卫人员。”

   来到监控室,一名矿领导模样的男子正悠闲地磕着瓜子站在门前。我一眼认出,矿领导带班下井公示栏上有他的照片:矿长陈建成。

   监控室的墙上贴着国家安监总局2013年1月颁布的《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七条规定》还记得吗?”我问。可是他的回答让我苦笑了:“我年龄大了,记不清了。”

   随后,我前往煤矿主井口,陈建成紧紧跟身后。途中路过瓦斯抽放站,进去一看,虽然墙上贴着交接班等管理制度,却无人值班。“每天都有人值班的。”陈建成说。可是,我随手一抹桌上的灰尘,“至少有四五天没人来了吧?”陈建成又沉默了。

   来到绞车房时,煤矿老板也闻讯赶来了。“长发还是盘起来保险一点。电烤炉也不要在这里用,不安全。”我对值班人员张燕辉说。煤矿老板连连称是。

   路过绞车房旁边的机车充电房。我提醒说:“墙体出现了开裂,不成危房了吗?万一下大雨,垮了怎么办?”煤矿老板听后,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上前仔细地查看了一番。

   原路返回时,我再次提醒瓦斯抽放站无人值班的问题,煤矿老板感到惊讶:“每天都安排人值班了啊,是不是脱岗了,查出来一定严肃处理。”可是我再次说起办公桌上一层灰尘,老板无话可说了。

   说起“9.3”事故,该矿的管理人员和矿工都记忆犹新。可是我还是忍不住啰嗦,跟煤矿老板叮嘱了许多,并特意问到了矿长的情况。听了老板的解释我才明白,原来陈建成因年龄偏大,该矿另聘了一名矿长,只是还未拿到矿长资格证,所以陈建成还是挂名的矿长。

   煤矿的安全生产岂能如此?娄底的煤矿事故教训还不够深刻吗?曾有一段时期,娄底煤矿事故频发。2002年煤矿事故总起数多达89起,其中,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6起,死亡118人。可是,就暗访秋湖煤业公司和前几天在涟源市丰华煤业石坝井的情况来看,煤矿安全依然是一块心病!

  

[NextPage]

   “路漫长,志仍坚,心依旧!”

   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赶往广东开始又一轮采访的路上,回想这个忙碌而充实的假期,真是收获颇丰!

   这次活动的安排很紧凑,湖南、广东两记者站工作人员在7天内辗转娄星区万宝镇清江村、磨石村,涟源市桥头河镇太平村、水洞底镇潘塘村走访、座谈、上课。大家每天早上8点准时出发,回来后又写稿到深夜,感觉没睡够,一投入工作,又是精神饱满。

   又一次见到了“感动中国”矿工聂清文82岁的老父亲,虽然他的生存状况令人倍觉心酸,但生活的艰辛丝毫没有改变老人的坚韧和朴实。涟源市丰华煤业的所见所闻,又将我拉回到了当年透水事故的现场。事故猛如虎,比事故更可怕的,是好了疮疤忘了痛。

   这次走基层,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新闻职业和所热爱的安全事业!

   潘塘村毛培盛老人紧握着我双手的力量,让我深深的感到:想要让事故隐患消灭在发生之前,让安全文化进入农村百姓生活,让所有家庭都能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平安幸福……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关注安全的人加入到了我们的行动中,给我们支持和帮助。

   娄星区万宝镇清江村村主任周建胜、娄星区百亩乡武装部部长黄志华一同给记者站做起了司机和志愿者。潘塘村村民小组组长毛文盛当起了新安全生产法的义务宣讲员。

   还有很多网友帮助传播安全文化:“传播安全文化,极有意义的事。要好好推广,让更多的人受益。”“从所见说起,从身边的人做起,把节假日别人游玩喝咖啡的时间,也用来宣传安全意识。黄兄这样善良、用心、执着,把安全文化的种子种植在中国最深厚而广阔的农村土地上。”

   每当有所得,必会有所失。

   因为这次活动,我再次辜负了妻儿。

   儿子的成绩一直很好,今年小升初,本来答应暑假陪他出去玩几天作为奖励。也许是多年来很少有父亲陪伴,他很看重这次假期,认真规划好了所有行程,还买好了车票。结果临时接到沪昆高速“7·19”特大交通事故的紧急采访任务,承诺未能兑现。

   这次国庆节,我也下决心放下手头的工作,全心全意陪妻儿去云南走走。在出发前两天,潘塘村村支书刘建康找到我,邀请我去村里开展一次安全文化座谈会,已经通知了全村69名党员和组长都来参加。加上心里一直牵挂着去聂清文家看看,还要对事故煤矿进行回访……林林总总凑到一起,最终只能再次爽约。与妻儿沟通,最后决定由妻子陪孩子去云南,10多年来,家人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让我坚定了努力工作,继续前行的信心。

   但是,把安全文化送到更多家庭,换回更多人的平安和幸福,也是他们所乐意看到的。从事安全生产新闻工作13年,无数血淋淋的事故时刻警示我,掌握安全知识,宣传安全文化,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安全生产领域的一名记者,更是责无旁贷。

   想起网友们寄予的希望:“悲剧的教训没吸取,悲剧又在不远处招手,这才是最大的悲剧!在祖国普天同庆、国民结伴出游之际探望社会最底层矿难职工的家属,送去人间最宝贵的温暖,让人肃然起敬。让人想起鲁迅说的“为民请命”的中国脊梁!”这一字一句,都是对我这草根记者最好的支持和鞭笞。

   正如我这些年来经常告诉记者站的同事一样:记者的使命,就是永远追寻新闻,一直在路上。我惟愿自己能继续坚持,尽一份普通公民应有的功德之心!又如关注安全生产的一位朋友所期望的:“相信你的付出,定能复制和培养出更多的安全导游,成为祖国新农村建设旅途的一道美丽风景!”这,也是我的动力。

来源:中国记协网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