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15日讯(记者 柳德新 通讯员 钟永红)记者昨天从省扶贫办获悉,我省正在构建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年底将实现全国联网。届时,只需打开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就可知道哪些人属于贫困人口、因何致贫、需要如何帮扶、帮扶责任人是谁等信息,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扶贫提供准确依据。
我省建立精准扶贫机制,瞄准贫困人口,一户一户地扶,一个一个地帮,让真正的贫困人口共享阳光雨露。按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新扶贫标准测算,我省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1006万人,下降到2013年底的640万人,3年有366万人告别贫困。今年,预计全省还将减少100万贫困人口。
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村。我省先后识别出640万贫困人口、8000个贫困村,并建档立卡,即将实行信息化管理。以前“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大水漫灌”式扶贫,变成“精准滴灌”式扶贫:依据贫困对象档案所载致贫原因等具体信息,采取针对性的持续帮扶措施。
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去年以来,我省根据“低保保生存、扶贫促发展”的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分类指导,一乡一策、一村一策,一家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的部署,避免扶持措施“脱靶”,对80万贫困对象按年人均400元标准进行扶持,启动到户扶持项目20多万个。
改革产业扶贫方式。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穷人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思路,改普惠政策为差异化扶持政策,改“给钱给物”、打卡到户为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鼓励贫困地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芷江侗族自治县探索“扶贫对象+龙头企业+银行”模式,由县扶贫办牵线、和翔鸭业担保,每个贫困户从县农行贷款5万元作为股本,投资到和翔辉鸿养鸭合作社发展芷江鸭养殖。今年3月,94个贫困户每户分红4000元。
精准扶贫,斩断“穷根”。到2013年底,我省贫困地区全面融入全省4小时经济圈,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基本实现通公路目标,贫困村实现通电率100%,绝大多数贫困村基础设施得到巨大改善。51个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片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37元,近3年年均增长16.0%,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8个百分点。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柳德新 钟永红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