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泸溪县横坡村党员张显宦挽救21条生命的故事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孙敏坚 编辑:高芹 2014-10-19 08:45:43
时刻新闻
—分享—

  通讯员 向晓玲 覃书寅

  本报记者 孙敏坚

  一场山体大滑坡,9栋房屋遭袭损毁,却无一人伤亡,村民说大家的命是他救的。他叫张显宦,今年61岁,是泸溪县合水镇横坡村的综治专干。 10月上旬,泸溪县委、县政府发出向张显宦学习的决定。

  生死转移,挽救21条生命

  7月15日,滂沱的大雨已经连续下了两天。17时,张显宦冒雨来到后山排查隐患。行至半山腰时,他发现一股泥浆从山体中喷涌而出,山上的植被随着泥浆快速下滑。凭经验,他感觉要有大事故发生。

  “后山要垮了,屋里的人快出来,往对面山跑!”张显宦一边拨通镇政府电话请求救援,一边火急火燎地跑回寨子发通知。

  不久,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张显宦带着他们首先将寨里的5名空巢老人转移出来,再挨家挨户地动员其他村民转移。19时30分,寨子里的20位村民都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张显宦一点人数,发现少了77岁的张显金。他急匆匆地赶过去,张显金正在家中做晚饭。

  “老哥,菜莫炒了,快跟我走!” 张显金却淡定地说:“怕什么,除非是地震,不然屋里安全得很!”

  天色越来越暗,危险随时可能发生。见好说歹说都是徒劳,张显宦一把夺过张显金的锅铲,背起他就往雨里冲。

  两人刚走到安全地带,就听见“轰隆隆”的巨响从背后传来,只见一条巨大的黄龙倾泻而下,山脚的房屋瞬间被掩埋,周围的电杆拦腰折断,扯得电线火光四溅。

  见此情景,张显金后怕地拍着张显宦的肩膀说:“老弟,要不是你把我拖出来,我这条老命怕要埋在里头了!”

  他家成了灾民“共同的家”

  山洪过后,看着被泥石流吞没的房子和来不及转移的财物,村民们欲哭无泪。

  第二天,县、镇两级政府送来了慰问金和大米、肉、帐篷等救灾物资。但因村民的炊具大都被泥石掩埋,帐篷又热得没法呆,受灾户的吃住都成了大问题。

  “我家没受灾,乡亲们吃住都到我屋里去!”张显宦又一次主动站了出来。于是,9户受灾户除一户转投到亲戚家外,其余8户18口人全部被他接回了自己家中。

  张显宦和妻子腾出两间厢房供老人、妇女和小孩住,男人们就在堂屋打地铺,家里仅有的5床被褥他全部翻了出来做乡亲们的铺盖。每一顿饭,张显宦都要煮6公斤大米,炒4大盆菜,为了让大家吃得好一点,他瞒着妻子把女儿拜年时孝敬他的补品都拿了出来。看着张显宦每天贴钱贴物地操持,乡亲们过意不去,要把政府送来的救灾粮食搬来他家,都被张显宦一一给退了回去:“我家虽然不富裕,但比起你们来损失要轻得多。”

  安顿好受灾群众生活的同时,张显宦又带领村民组成抢险自救小队,分发救灾物资、清理杂物、修复道路、扶苗洗苗,开展灾后自救。

  只要他出马,没有做不通的工作

  横坡村坐落在大山深处,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干部,张显宦在这里奋斗了42年。

  1972年,初中毕业的张显宦回村当上了民兵排长,后任生产队长。当时横坡村是贫困村,村里人多地少,大家要靠国家的统销粮来接济,被称为“统销粮村”。为了摘掉帽子,张显宦带着大家上山开荒造田,筑塘修渠,挖桐林、种油茶,并种起了双季稻,几年光景,横坡村的经济收入和粮食产量就翻了一倍。

  1995年,张显宦担任横坡村村委会副主任兼调解主任。2007年,因年龄和身体问题,张显宦主动辞去了副主任职务准备退休。可当时正值撤乡并镇,每个村需配一名综治专干,村民们推举张显宦,就这样“张专干”又干了7年。

  综治专干负责全村的安全生产、法制宣传和民事纠纷调解,在张显宦的努力下,横坡村这三项工作每年都是合水镇的先进。

  梅光石和梅光田(均为化名)对张显宦很佩服。去年,两兄弟因一点小事大打出手,梅光田被打伤住院,梅光石家的房门被砸得稀烂,事后双方又为赔偿的事互不相让,闹得不可开交。为解开两兄弟的心结,张显宦多次上门调解,在他的耐心劝说下,两兄弟达成和解,各自承担自家损失,不再追究对方责任。

  这样大大小小的调解,7年来张显宦办了60多件。村民们说,只要“张专干”出马,就没有做不通的工作。张显宦谦虚地说:“乡里乡亲本身就没大矛盾,理讲得透一点,问题自然解决了!”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孙敏坚

编辑:高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