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南大门”里拂新风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白培生 李秉钧 编辑:刘飞越 2014-10-27 09:31:3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火生活舞起来

  宜章县城夜景

  本报记者 白培生 李秉钧 通讯员 谭贻笔 黄继茂 刘从武

  宜章,接壤广东,靠近港澳,是我省名副其实的“南大门”。

  多年以来,宜章都在学习借鉴广东的先进发展经验。然而,去年5月广东某主流媒体刊发的一篇报道,在湘粤两地引起强烈反响。文章将广东“北大门”乐昌与湖南“南大门”宜章进行“PK”,一针见血地指出乐昌“再不大干一场就真的落后了”。

  广东媒体的报道,折射出宜章后发赶超、后来居上的发展姿态。

  特别是今年来,宜章县乘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春风,大胆改革,主动作为,干群面貌焕然一新,城乡变化翻天覆地,经济社会阔步前行,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精神高地树立新标杆

  宜章是“好人”的家乡。

  宜章县退休干部袁贤光,退休21年来长期照顾47名残疾人、76名孤寡老人,先后帮助170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他的感人事迹传开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被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并荣登“中国好人榜”。

  袁贤光在当地广大干部群众中树起一面极具感召力的人生旗帜,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穷魅力。

  近些年来,宜章县先后涌现出了全国劳模李常水、李建龙,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陈远辉、全国三八红旗手刘贤玉、教育楷模李黎明、大山卫士刘真茂等一大批在全省和全国有影响的劳动模范、道德标兵和先进典型。

  “典型就是榜样,就是标杆!”宜章县委书记欧阳锋告诉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向这些好的典型学习,要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袁贤光”。

  为此,宜章县委提出,要“坚持好人为镜 、注重学有标杆 、践行群众路线”,通过“远学焦裕禄、近学宜章好人”活动,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县里广泛邀请刘真茂、袁贤光、谭兰霞、李俊生等人“上讲堂、上电视、上文化墙”,发挥典型旗帜带头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打牢了走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不断传递着凝心聚力的正能量。

  从“吃亏”到“吃香”!宜章“好人现象”引发连锁反应,挖掘好人、宣传好人、学习好人、敬重好人、争当好人,在宜章蔚然成风。

  退休教师吴辉球家里住着三个孤寡老人,袁贤光经常看望照料,吴老师深受感动,从此30多年没有收过房租,他跟袁贤光一起长期照看老人们,直到送他们上山。

  个体诊所医生李范尧业余从事法律工作,人生低谷期得到袁贤光有力支持,重拾信心,从此免费给困难群众看病,义务为弱势群体做诉讼代理人。

  县计生委干部梁师孔受袁贤光事迹感染,办起“阳光家园志愿者协会”,专门为失独家庭服务……

  制度规范筑起新篱笆

  今年春节前夕,市民群众都忙着准备“过年料”,而宜章县六中大操场内,几百台公务车正在忙着统一喷涂标识,大大的宜章印、公务用车、监督电话十分显眼。规范公务用车开启宜章模式,节假日封存,公车使用经费直降25%,一年可节省近1000万元。

  “制度是约束力、原动力、生产力,更是走好群众路线、提升工作能力的保障。”宜章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建球说。

  对此,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支书谭志勇深有体会,他告诉我们:“县政府中心实行‘朝九晚五’后,中午可办证了,方便我们莽山偏远群众办事,再也不用担心返回时赶不上班车了。”

  好的机制要长效化,不好的要改革。今年来,宜章坚持“问题导向、领导垂范、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将征集到的一大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四风”问题事项逐月限期整改,每月列出整改事项,向媒体、社会、群众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5月,该县整治文山会海、乱评比乱表彰、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公务接待、吃空饷、中介行业协会乱收费,推进特殊群体公交车优惠政策;6月,整治公款送礼、领导干部兼职取酬、乐水河流域“碧水工程”等,开展股级干部交流、解决务工子女读书难、改革公共资源交易;7月、8月、9月……月月有计划、有整改、有落实,全县66项工作得到整改加强。

  针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以及“庸懒散”等问题,县里开展会风会纪、工作纪律、干部“走读”明察暗访9次,对违反会风会纪的20名公职人员和违反工作纪律的8名公职人员进行了问责,免职1人。同时,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开支,核减预算资金254.2万元,查处“小金库”案件62件,查处金额315.6万元,整治收“红包”及购物卡。

  另外,该县推出县级领导“农家夜话”活动,广受群众欢迎。县级领导们晚上入户,就像走亲戚一样,面对面、心贴心促膝谈心,融入群众中,平等地交流,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宜章“农家夜话”共走访群众1.2万余户,与1086户困难户结对子,解决问题866件,化解各类信访突出案件300多件。

  作风进一步转变,一系列民生事项、便民问题得到解决。养鸡大王、县党代表王水生说:“干部作风越来越好,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群众路线活动真正是为群众!”

  “目前,从严管理干部办法、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办法、发展农村集经济等八项制度正在形成,群众路线活动效果得到持续。”在采访中,宜章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莫雄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大批好的做法和经验,已转化成为机制,并得到高效运行。

  山区发展增添新动力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宜章率先在全市向社会公开1034名处级、科级领导干部的手机号码等信息;对全县57个单位的381项审批事项和所有服务事项进行了清理规范,压缩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200项;还建立领导坐班接访、带案下访、会办督办等制度,对“老大难”信访疑难案件实行“一个积案、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包到底”,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该县群众工作部先后接访群众2400多人次,为群众解决问题320多个,解决率达96%以上,基本做到了群众“抱着怨气而来,带着微笑回家”。

  为吸引群众参与活动,县里今年举办3期“电视问政”,20多个单位有关问题被曝光,群众成了“考官”,官员成了“考生”,把工作“试卷”交给群众去“评判打分”,形成了治庸问责、政民沟通、提质增效的好机制。

  风清气正阑珊处,干事创业正当时!宜章县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园区大发展、城区大建设、山区大变化、民生大改善”相结合,与创文、新村示范带建设、城乡统筹等相结合,带动了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民生工程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

  特别是在“园区大发展”方面,仅今年已先后引进湖南睿通精细化工、双鑫实业、和田新型建筑材料、湖南万兴龙模具、紫光伟业、宜美表业饰品、适美手袋等7个项目,总投资达6.8亿元。目前全县园区已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家,从业人员1.5万人,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亿元。

  工业蓬勃发展,扶贫攻坚发力。宜章是国家级罗霄山片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为此,县里提出要让“山区大变化”,开展精准扶贫攻坚年活动,通过实用技术、“雨露计划”等,培训农民3.16万人次,扶持主导产业7.4万亩,完成各类水利工程投资1.3亿元。

  该县全力打造的S353线(白石渡镇至梅田镇)、武广高铁宜章段小康新村示范带,共实施了30个集中连片建房示范点。目前,梅田镇车头村、玉溪镇廖家湾村集中连片建房主体工程完工,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1个、休闲农庄17家、农家乐81家,其中省三星级以上休闲农庄6家。

  为实现产业扶贫,宜章组织农民完成烤烟种植4.2万亩,收购烟叶8.2万担;新增脐橙2.2万亩,总面积达18万亩;完成荒山造林11万亩;还引进投资1.5亿元,实施茶叶产业项目开发……

  据了解,今年 1至9月,宜章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2.5亿元,同比增长10.5%;公共财政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7元,同比增长23.3%。

  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在今年8月郴州市有关部门的民意调查测评中,宜章县综合得分排全市第三,其中群众满意度得分居全市第一。

  (图片摄影 邓加亮)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白培生 李秉钧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