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勤 蒋剑平
通讯员 卢学义
在邵阳市烟草公司新邵分公司,有一位人人称道的好人,她就是邓芝林。10多年来,她默默承受着许多人难以承受的重负,倾洒真情,为特殊大家庭撑起一片晴朗天空。
前不久,邓芝林被评为邵阳市烟草系统道德模范。
以德报怨
“芝林呀,你为周家付出这么多,真是我前世修来的福……”这是邓芝林前夫的继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1987年,邓芝林怀着对婚姻家庭的美好憧憬结了婚,很快有了一个儿子。然而好景不长,前夫出轨背弃了她,无情地和她离了婚。
生活还得继续。在好心人撮合下,邓芝林于1999年与老实本分的陈锦华组成了新家。然而几年后,平静的生活又因前夫身患绝症而被打破。
在邓芝林重组家庭6年后,有人给她捎来消息,说她前夫在长沙湘雅医院住院,已到最后时刻。她左思右想,内心深处善良的光辉促使她以德报怨,毅然撇开世俗的眼光,来到前夫身边,给他喂饭喂水,直到他咽下最后一口气。当前夫遗骨运回老家,邓芝林又不顾旁人指指戳戳,带上陈锦华一起为前夫料理丧事。有人说她傻,她坦然回答:“我就想着送他最后一程,给他年迈的父母一个安慰,别人怎么说就让别人说去吧……”
更难能可贵的还在后头。前夫去世后,他的父亲和继母衣食无着。此时邓芝林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没有赡养两位老人的义务,可她再次同丈夫商量,将赡养两位老人的重任揽在肩头。
那时邓芝林自己的母亲大多时间跟她住,老人家患有帕金森综合征、白内障等多种疾病。照顾一个重病老人就相当困难,一下又增加两个老人,邓芝林面对的困难可想而知。但体弱多病的邓芝林无怨无悔地扛起重担,尽心尽力照料好3位老人。
以爱暖家
“我们家里总是那么温馨,实在不像是一个重组家庭。”说起家里的事,邓芝林的丈夫陈锦华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凡是认识他的人,都羡慕他娶了个好妻子。憨厚的陈锦华笑过之后,又有一丝愧意袭上心头:“结婚16年来,我有13年在离家50多公里的山区工作,家里全靠芝林一个人在操持。”
当年邓芝林与陈锦华结婚时,陈锦华难产去世的前妻所生的小女儿才4个月大,大女儿也才12岁,邓芝林义无反顾承担起抚养两个女儿的重任。
小女儿没吃过一口母乳,邓芝林每天用擂钵擂米糊喂她。为了将米糊擂得细一些,邓芝林每次反复擂上个把小时,日积月累,不知不觉手掌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大女儿在太子庙中学读书时,邓芝林多次抽时间,坐40多公里的车,带上她最爱吃的香肠去看她。后来,邓芝林干脆将大女儿接到自己身边,悉心照顾。含辛茹苦,换来两个女儿健康成长,母女的心灵也慢慢融合在一起。有一年放寒假,念大学的大女儿用省吃俭用存下的1000多元钱,给邓芝林买了件鸭绒衣,两姐妹给她穿上新衣裳,撒着娇说:“你是我们的好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邓芝林禁不住泪光闪烁,那是她感到最幸福的时刻。
对丈夫陈锦华,邓芝林可谓体贴入微。陈锦华有腿部痛的老毛病,病一发作,他总咬紧牙关,默不作声。细心的邓芝林每次都让丈夫躺在沙发上,为他按摩缓解疼痛,十多年来一直坚持。
爱继续延伸。俗话说,“婆媳之间隔堵墙”。然而,邓芝林的儿媳钟蕾却说:“我婆婆比亲妈还亲!”钟蕾回忆,她分娩后,喉咙里总像卡了什么似的,咽不下东西。那些日子,婆婆亲手做稀软的食物,一口口喂她。她吃不了几口就反胃,婆婆就将食物每隔半小时用微波炉热一下,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喂。那些情景,钟蕾一辈子都忘不了。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戴勤 蒋剑平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