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做完环卫工作下班回家后,在帮丈夫按摩。资料图片
熊远帆
凌晨3点,王芳不用设定闹钟就醒来了,这是8年来自然形成的生物钟。她穿好衣服,洗脸漱口,一边寻思着:今天要做什么菜呢?
轻轻地打开大门,从门外抱来前几天拾来的柴火,生火煮饭,炒上一个土豆丝。半小时后,一饭一菜便做好了。囫囵着扒上几口,王芳便把剩下的饭菜盛到一个电火锅里,然后在丈夫的床边架上一个齐床的小矮桌,再把电火锅放在上面,插好插座。这样,丈夫醒来时,只要拨一下火锅上的小按钮,就能把饭菜加热了。
安顿好一切,4点多钟,王芳终于可以出门了。骑上电单车,沿着崎岖的乡间小路,往城里去。目的地只有一个——长沙万家丽南路洞井路段清扫岗位。不论刮风下雨,这样的生活至今已经持续8年。
1 丈夫瘫痪,主妇变身清洁工
如果不是11年前老公受伤瘫痪,王芳也许正在家中过着另一番悠闲的日子。
王芳是重庆人。到现在,她还没有忘记与丈夫彭文斌初次相遇时的场景。1995年,当时在北京务工的王芳经过朋友介绍与从长沙赶过去的彭文斌见了面。“人挺好的,长得也还行。”王芳回忆说。
很快,两人走入了婚姻殿堂,王芳追随彭文斌来到长沙县跳马乡白竹村。日子虽然不算富裕,但王芳不用出去打工,只在家带带孩子,做做家务,倒是很轻松。
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却改变了王芳的生活。2003年,正在家中搞卫生的王芳接到消息:在石灰厂工作的丈夫彭文斌在工地摔伤了。几天后,确诊瘫痪。
“当时真来不及想什么,整个人都懵了。”王芳说,丈夫的生活从此完全不能自理,除了大小便能用医用便盆勉强处理,连翻身这样的动作都需要王芳协助。王芳的生活开始异常忙碌也十分艰辛起来。家里一下子没有了收入,只能靠过去一点不多的积蓄,既要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又要拿出一部分供丈夫最基本的医护。
早起搞卫生做饭,帮丈夫翻翻身按摩,照顾还不大的孩子,上山拾柴,下地种些小菜,再做晚饭,洗衣,帮丈夫擦洗睡下……日复一日,王芳坚持了1000多天。“说不上有什么怨言,那个时候只是想丈夫已经这个样了,自己身体好,能让他好好活下来就好。”
3年,那时不过35岁的王芳,头上已不经意间爬上了许多银丝。3年,丈夫在王芳的照料下,身体开始好转。既没有出现很明显的萎缩,还能够翻身了。
不过,又一个棘手的难题随之而来——家中3年没有收入,已经一贫如洗。此时连屋顶破了洞,也只能拿塑料纸和砖头压一压。丈夫得继续照顾,女儿要上学,一家人要吃饭。没办法,王芳本已繁重的生活还得再添上一项任务:出去工作。
2006年,经朋友介绍,王芳来到了雨花区洞井环卫所,负责清扫万家丽南路洞井路段。上班的地方离家有将近10公里路。因为清洁工的早班要清晨5点上班,从此,她需要3点多就起床,给瘫痪的丈夫做好早饭,还要安排好丈夫上午需要的东西放在床头,把小孩子的事准备好,随便扒上几口饭,就得急忙出门。
那时,王芳家住在村中地势较低的地方,家门口有一公里十分陡峭的泥巴路。每次出发,夜黑路烂,为了不迟到,也不知摔过多少跤。遇到雨雪天气,王芳则要更早出发,推着车子走出山路。洞井环卫所的会计刘琪说,即使这样,王芳8年来居然从来没有迟到过。王芳只是笑笑说:“这些年上班,电单车都骑坏了3辆,费了不少钱。”
2 兢兢业业,危险中勤奋工作
看似简单的环卫工作,却是平凡中有坚持,朴实中有惊险。雨花区环卫局曾经招聘了一批管理人员,实习阶段让他们在环卫一线从事和环卫工一样的清扫工作,经过一个月的实习,留下的没有几个。“实在是太枯燥也太累,而且也挺危险。”走的人都这么说。像王芳这样一干八年的,实在太少。
她所清扫的路段是雨花区的重点干道,附近大小物流中心聚集、车流量巨大,易脏难扫,每逢雨天,车辆带泥现象严重,路面满是泥泞,她总是不声不响地用铁锹铲、用笤帚抠、用扫把扫。有时候刚扫完,一辆长途物流车辆呼啸而过,路面上又满是泥污,就又需要重新清扫,所付出的劳动经常是其他路段的两倍。
干道保洁更是一项耗时耗力且危险系数极高的事情。王芳需要不停巡查,遇见脏东西及时清理。“每次在路口清扫,心里都很紧张,那车呼呼就过了,生怕被碰到。”然而,这些对她来说都算不得什么,“这是我的工作,没办法的。”不过,还是有些事,让她挺难过。
有一次,一辆停在路口等红绿灯的车辆,车里人边吃瓜子边往外扔壳。王芳见状过去把瓜子壳扫了,并提醒坐在车中的人不要往窗外扔,车上的人一脸轻蔑地说“关你屁事”,然后一脚油门就开走了。“没办法,还是得扫,但真的希望大家能少往外扔垃圾,马路中间搞清扫确实有点怕。” 王芳说。
同事对王芳在工作上的评价是认真、细心。跟随王芳清扫的过程,可以看出她的仔细和对这份工作的珍惜。认真清扫马路,当扫到道路两侧落水窗时就放慢速度仔细扫,看到被积污堵塞的落水窗,她便用手把杂物从又脏又臭的缝隙中清除。一遍扫完,她又开始巡回检查,有时发现中央护栏或者公交站台护栏脏了,便立即用随身携带的抹布进行擦洗;有时拾起人行道砖缝里的烟头、槟榔渣;有时又看看果皮箱是否清洗干净,临街围挡是否有垃圾污水……这些都是王芳在每一个工作日里反复做的。
2008年初,湖南遭受特大冰雪灾害,那一年也让王芳记忆深刻。从下雪那天起,由于路况愈发恶劣,王芳要再提前半个小时起床,安顿好家里的一切,不到4点便要出门。电单车推推骑骑,5点才能准时到岗。那阵子,王芳一天吃喝都在岗位上,吃所里送的盒饭,喝所里送来的热水。
“下着大雪在路上吃饭,你知道的,有时候雪花也跟着一起吃下去了,呵呵。”王芳说,那时候每个同事的工作量基本都比平时增加了三四倍,“还蛮难受的,外面飘着雪,隔着衣服又流着汗,一阵冷一阵热,后来累到铲子都拿不起了,但幸好那年那么累地铲雪,我这个路段没有发生一起事故。”
“她负责的路段,人来车往,雨天车辆带泥现象严重,易脏难扫,却是雨花区里扫得最好的。”同事刘琪说,虽然她遭遇了不幸,但对生活对工作她都十分珍惜,兢兢业业,王芳负责清扫的路段好几次被评为环卫示范路。
3 温柔坚韧,让班组充满温暖
王芳的同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的主体是一个捡垃圾用的夹钳,夹钳的一支用铁丝固定了一个网兜,这个新东西被同事们叫做“捕漏勺”。这是王芳自己在工作中发明的一个小玩意儿。
马路上一些纸屑、塑料袋之类的飘撒物往往是主次干道卫生保洁最为头疼的问题,一般环卫工人都是追着风用手拾捡,这样不仅效率低还很不安全。王芳琢磨了许久,自己改装了一个捕漏勺,这样便可两人一组,一个夹捡,一个补漏。这种新办法在班组推广后,拾捡飘撒物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虽然背负着生活的重压,不过工作归工作,她那一股子生活的韧劲也在工作上体现了出来。“不为别的,只因为这份工作是我们家唯一的生活来源,当然得干好。”王芳说。
她和身边的环卫工同事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团结互助,圆满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任务。谁的垃圾车有了小故障,她帮着修;谁的扫帚散了,她帮着扎;谁的簸箕把掉了,她帮着装;谁的载重保洁车推着吃力,她停下来帮着推一把……随时的关心与帮助让班组充满亲情般的温暖。
不过,对于自己的困难,王芳却很少提起。“她从没有向领导要求过什么,甚至都没有请过一整天假。”雨花区环卫局副局长谭波说。2012年6月,一场大雨将王芳家土砖搭建的厨房冲垮了,几间房子破了,丈夫被泡在水中。那一次,王芳唯一一次请了半天假,所里知道了她家里的情况,号召大家为她捐款,所领导和几位管理员带着大家的爱心去她家看望,并准备将她调到一个较轻松的路段,但王芳挥了挥手,婉言拒绝了。“大家已经对我够照顾了,我怎么好意思给单位再添麻烦。我这个路段,新人也不容易扫好。”
因为长年的劳累,伴有风湿性关节炎、胃溃疡、贫血等疾病,王芳的口袋里装有各种药片,工作中一旦病痛发作,身体不适,就悄悄吞下几粒药片,喝一口备好的矿泉水,拿起扫帚继续清扫。还有一次,王芳在清扫时被摩托车撞伤,身上多处软组织受伤,她简单包扎一下后,忍着伤痛又上岗了。
4 细心体贴,家虽贫笑声依旧
回到家的王芳,还得有另一番忙碌。完成了一天的清扫工作,很多时候累得不想动,但是看到丈夫没饭吃,没人帮忙按摩翻身,王芳实在不能安心休息。洗衣做饭、按摩翻身、拾柴种菜,这是王芳回家的主要工作。每天晚上,她还要起身好几次,看看丈夫冷不冷、热不热,有没有尿床。丈夫的头发、胡子,都是她亲手修剪。
丈夫彭文斌不忍心拖累她,几次故意发脾气想赶走她,但王芳看看瘫在床上的丈夫,还没成年的女儿,怎么也舍不得这个还有温暖的地方。“我重庆那边的父母亲戚也来看过我几次,看到这个样子,不是没有劝我走,但一走了之的事我做不来,我相信自己还能坚持下去,和他们在一起就好。”王芳说。
走进王芳的家,丈夫彭文斌躺在床上,王芳端着一碗饭给丈夫吃,一会儿又帮他整理衣服床单、活动手脚。“我现在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伺候他刷牙洗脸,然后准备好早饭给他。他全身瘫痪不能动,所以脾气会急一点,但是也会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王芳说。
王芳心中牢牢记着医生的叮嘱:病人终身瘫痪就会长期卧床,最容易染上褥疮,褥疮一旦恶化,就会产生严重后果。于是,王芳每天坚持给丈夫擦洗身体,经常给丈夫更换床单。在夏天的时候,王芳更是对丈夫伺候周到,一旦发现丈夫身体有什么不适或者红肿,就马上给他清洗,生怕丈夫染上褥疮。
王芳不仅要照顾丈夫的身体,还有他的生活。平常人很容易做的事情,彭文斌却无法做到,吃喝拉撒都需要王芳来帮助完成,可是,这个坚毅的女人始终没有放弃过。
本以为日子能这样一天天熬过来,可是去年,彭文斌患有心脏病的母亲最终因为医治无效而去世,使这个家庭又笼罩了一层不幸的阴影。可是,王芳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更没有想过离开丈夫彭文斌,她说:“我要照顾他一辈子,年年月月日日。”
了解到王芳的情况,所里的同事曾相约去家中探望和慰问。王芳的家让几位同事不禁心里一酸:几间土砖房,家徒四壁,雨天常常漏水,做饭炒菜有时甚至要打上雨伞、穿上套鞋。
王芳告诉记者,有一次下大雨,她下班回到家,看见女儿的房间垮了,现场一片狼藉,另外一边丈夫的房间也是滴滴答答,因为动弹不得,这个大男人只能躺在床上任由雨水浇淋。想起自己这么多年,娘家都难得回去一次。那一瞬间,王芳再也忍不住心中的酸楚大哭起来。“我只希望丈夫能尽快好起来。”
10多年来,她精打细算着将家里人的饭菜调剂得丰富一点、营养一点,而自己几乎没买过像样的新衣服。在王芳的精心照料下,一家人生活虽然清苦但也有滋有味。
丈夫彭文斌说起王芳:“我觉得她就是挺傻的,这样子了还跟着我。我摊上这样一个老婆,这辈子虽然已经这样了,但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远近乡里的人也都认得这个来自重庆的外乡女人:“这个女人真不容易,如果没有她,别说她丈夫活不到今天,孩子的现在都没办法想象。”在王芳的言传身教下,女儿也特别孝顺,如今已经能帮母亲分担一些家务了。
生活的压力让才40出头的王芳已经明显比同龄人苍老了。而丈夫虽然瘫痪10年,却在王芳每天的抹洗和按摩护理下,身上没有长过一个疮,人长得白白胖胖,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女儿也考上了重点高中。人们时不时可以听见从她家传来的阵阵欢笑声。
她还常常主动去帮助那些比她更困难的人。同村的小女孩周心怡,由于父亲身体残疾,无劳动能力,奶奶又患了重病,家中没有经济来源,她上学都十分困难。王芳得知后,咬咬牙拿出200元给周心怡用于新学期购买书本和文具。
现在,在当地民政部门和雨花区环卫局领导、同事的帮助下,王芳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建了一个新家,再也不用淋雨了。三房一厅,虽然简朴,虽然厨房里的瓷砖是大家东拼西凑的因而有十几种不同的款式,但生活终究会好起来。
生活终究会好起来。这是她的希望。
网友点赞
@龙福宫南开院:有这么一个爱心团体,在这个冬天吹起一股温暖的气流,温暖了整个村子,老人与孩子虽然不记得每个人的名字,但是我们知道你们是雷锋艺术团,知道你们是当代的雷锋。
@小辣椒是也:哈哈,江医生给我治过,小时候脚踝脱臼,一下接好了!
@木子kuen:(江医生)是浏阳人都知道。
@难拥5426:今晚学校播公益电影,主人公王达佳比我们同龄人都懂事,也很有爱心,值得我们学习!(饶丽 整理)
【下期预告】
“中国梦·长沙人·星城美”重大典型宣传暨纪实文学创作活动今年3月启动,目前本报已推出讴歌袁隆平、黄龙新村、卢光琇、望城区公安消防大队、孟妈妈、银盆岭街道、陈杏华、明阳山殡仪馆火化班、江林、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王达佳、望城区雷锋艺术团、王芳的长篇通讯或报告文学。以后每逢周一、周四将陆续推出新的典型,欢迎广大读者继续与本报微博、微信、96333热线互动,说看法,谈感想,参与交流和讨论。
下期,让我们走近民间禁毒先锋张国庆,聆听她对数百名吸毒人员进行救赎的故事。长沙市天心区天剑社区原来叫“扫把塘”,曾是长沙最大的“毒窝子”。张国庆在天剑社区当了24年“女掌门”,也当了24年的民间禁毒先锋,一手创建起社区戒毒中心“魔戒”。24年来,从青春到白头,她硬是将一个有名的“毒窝子”、“贼窝子”变成全国著名的无毒社区、平安社区,完美实现了她的追求和梦想。 (朱敏 整理)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