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重现 微博截图
制图/王聘
网络观察员(记者) 饶丽
感恩节过后,朋友圈的“微笑挑战”击败了晒娃党和鸡汤党,稳居刷屏榜首位。如果没看过李亚鹏这条微博,你是否会觉得最近刷爆朋友圈的“微笑挑战”红得有点莫名其妙?
11月28日,黄磊女儿多多与嫣然天使基金吉祥物“小特”联手,在新浪微博上发起“微笑挑战”公益活动。截至昨日12时,在“和多多一起为唇腭裂儿童微笑”的捐款网页上,已经有1728人捐款,金额达106310元。
但细心的网友发现,当这个充满正能量的“微笑”传递时,另一种形式的“微笑挑战”也在进行,甚至比前者传播得更广泛。有媒体已经证实,嫣然天使基金和新浪微博微公益并非“微笑挑战”的发起人,只是为了“给这个纯大众娱乐活动加入公益的元素”搭个顺风车,李亚鹏亦回应,此举是“为推动多样性小额募捐”(1份嫣然基金是16元)。但这无疑又将一切引回原点:“微笑挑战”背后推手的目的何在?类似“微笑挑战”的病毒营销爆红,真的仅仅是大家想刷刷存在感么?
而且,与“微笑挑战”刷屏大相径庭的是,本次@新闻小调查显示,对类似“点名游戏”有好感的人不多。24岁的何小姐就觉得很烦,“满眼都是这个微笑挑战,一会儿就来一点名的,简直就是病毒。”因为被“点”次数太多,以至于她后来在接到点名后,会直接回复一句“点我没用”。
“同样是‘微笑挑战’,有人为了慈善,有人为了感恩,有人则把它当作晒自拍、秀恩爱和炫耀人缘的契机。其实,谁发起的挑战、原因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小伙伴的反应和自己对该行为的价值判断。”湖南大学新闻系主任徐琼副教授解释,根据人际关系理论,个人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个人的意义为基础;而对这些意义的认知主要源于个人与同伴的互动,如:朋友在干什么、喜欢什么,如果我这样,他们会怎么样……往往与事物本身无关。此外,个人在社会交往中通常倾向于按照“低代价、高报酬”的原则行动。因此,类似这样的“点名游戏”,有人觉得特有存在感而热捧,有人觉得浪费时间冷拒,也是个人对这一社交行为的“代价”和“报酬”认知不一造成的。
“目前看来,风行一时的‘冰桶挑战’和‘微笑挑战’初衷都是善意的,总体上传播了正能量。”徐琼说。
小编点题
有些事情,不可替代
亲,你被“点名”了么?答案如果是肯定的,恭喜你,因为这说明你“人缘好”;如果你的点名一呼十应,更要恭喜你,因为,这证明你有“号召力”。
小编也被点过,但无论收到的是幸运信还是恶毒的诅咒,从不“点”别人。理由很简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少时读书存下的疑问至今无解:那些给我寄连环信的人是做了多少亏心事,以至于可以一笔一画抄满满一页信纸,而且一抄就是十封!他们为何对这样幼稚的玩笑深信不疑?
有好事者翻出高中的等比数列算了算:假设“微笑挑战”从12月1日零时开始,中国某人完成了第一次微笑挑战,并选了10个人继续传递……若过程中没有重复点人,每个人也仅发一次,被点名的一天后都会放出自拍……仅需8.97天全国15-59岁的人都能把照片晒上去。这再次用科学证明了“病毒营销”的能量!
然而一周过去,“微笑挑战”终究没能拯救越来越庞大的面瘫族与路人心态症候群,顶多为“爱显摆”的人提供了一次展示美图秀秀神技的机会,仅此而已。
手机改变了生活,但终不能代替面对面的交流。见面时一个久违的微笑,啥样的挑战都不能替代。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饶丽
编辑:邓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