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柳德新
今年来,我省继续加大民生支出保障力度。1至10月,全省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完成2279.35亿元,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总量的64.56%,同比增长10.06%,高出同期收入增幅1.95个百分点。
在经济调速换挡的新常态下,为什么民生支出仍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民生保障的重点在哪里?哪些人得到了更多实惠?记者对话省财政厅厅长郑建新。
更加注重分好“蛋糕”
记者:今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我省如何确保民生支出不下降?
郑建新:习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经济和财政发展新常态,为确保民生支出稳定增长,我省在做大做实“蛋糕”的同时,更加注重分好“蛋糕”。
一方面是做大做实“蛋糕”。今年来,我省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着力完善收入管理机制,促进财政收入总量、质量双提升。1至10月,全省累计完成公共财政收入2963.55亿元,同比增长8.11%。其中,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2287.58亿元,占公共财政收入的77.19%。
另一方面是更加注重分好“蛋糕”。我们坚持民生底线思维,把改善民生、增进民利作为头等大事,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加快支出进度,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1至10月,全省财政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支出完成2279.35亿元,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总量的64.56%,同比增长10.06%。
更加突出民生重点
记者:财政撑起民生“保护伞”,但民生保障范围很广,我省如何突出重点?
郑建新:保基本是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对符合改革方向、看准看清的民生大事,大胆出击,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少搞锦上添花的虚功。
如教育方面,重点是提高基础教育的经费保障水平,统筹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14年,全省共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69.5亿元,在落实各项免补政策的同时,提高农村普通中小学、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投入20.3亿元,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县(市、区)提质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还新出台了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政策,实现了资助制度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覆盖。
又如就业方面,重点是支持市县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1至10月,省财政筹集中央和省就业补助资金41.16亿元。其中,省本级在落实5000万元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资金的基础上,追加安排4000万元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基金,鼓励企业吸纳毕业新生。
再如住房保障方面,我们开展了以“两房两棚”(公共租赁住房、农村危房、城市棚户区和工矿棚户区)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今年共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83.3亿元,比上年增长27.8%。
更加关注弱势群体
记者:由于各种原因,我省还有不少群众收入较低,需要公共财政更多的阳光雨露。对于弱势群体,省财政今年采取了哪些扶持措施?
郑建新:兜住底线是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提高民生保障标准。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照10%的标准继续上调,预计全年月人均水平达到1820元左右;新农合、城居保人均补助标准由280元提高到320元;启动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对城乡低保户实行应保尽保;从7月1日起,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60元。省财政今年已下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170.7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补助资金60.2亿元,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改进民生保障方式。落实各项种粮补贴政策,今年共发放种粮补贴资金54.9亿元,且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聚焦武陵山片区、罗霄山片区,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支持精准扶贫。在财政支持下,我省今年完成640万贫困人口、8000个贫困村的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预计年内有100万贫困人口脱贫。按每人每月300至700元的标准,对两个片区的中小学教师、农村卫生院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分别发放人才津贴。
充实民生保障内容。今年,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按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的标准,对一二级残疾人发放补助,约45万名残疾人受益。及时启动社会救助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针对去年第四季度CPI连续上涨的情况,我省安排价格临时补贴4.92亿元,及时发放到城乡低保户、五保户手中。全年共安排各类学校国家奖助学金中央和省级资金14.5亿元,约86万家庭困难学生获得资助;安排中职免学费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7.8亿元,为中职学校所有农村学生及城市涉农专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了学费。拨付资金9亿元,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49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提供了营养餐。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柳德新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