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月十七日,长沙县星沙街道杨梅冲社区,设置在社区里的绿动循环分类垃圾桶。)
从去年11月开始,徐子洪家的客厅里,就多摆放了一个垃圾桶。
“一个放不可回收垃圾,一个放可回收的。”12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长沙县星沙街道的阳光丽景小区,见到了垃圾分类“达人”徐子洪。
说话间,她把女儿喝过的饮料瓶、厨房里用完的调味瓶收好放进一个塑料袋,再把几个纸盒压平叠好放进另一个小塑料袋,打好结,分别在每个袋子上贴上一张二维码。然后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小区门口,将垃圾袋投进一个彩色的“大箱子”。
这个垃圾回收箱有一人高,指示牌上写着:“每次投放 都有价值”、“垃圾分类 生活更美 积分奖励 兑换礼品”。
徐子洪告诉记者,这个“大家伙”是去年11月来到小区的。只要把可回收的垃圾打包好,同时将含有自己信息的二维码贴在可回收垃圾袋上,再投进回收箱,一般在72小时内就能被收取、计重,二维码被扫描后产生积分。积分一旦产生,就会通过短信发送到用户手机上。
“我已经积了1000多分。”徐子洪略带自豪地说。凭借积分,她兑换了洗衣粉、牙膏、肥皂等日用品。
以前“从来没有分类概念”的徐子洪,现在每天坚持把垃圾分类,她的家人也都在慢慢发生改变。
“5岁的女儿每次都会把她认为‘可以卖的’,放进可回收的垃圾桶。”徐子洪笑着说。
包括阳光丽景小区在内,星沙街道已有12个社区的30个小区实行了垃圾分类回收试点。试点的运营商正是长沙绿动循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星沙街道以前也经常在各社区搞些专场活动,呼吁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但经常是活动一搞完,大家也就忘了这码事。2013年9月,星沙街道尝试由专业化的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
绿动循环的创始人梁明说,由于多年来垃圾分类的观念未深入人心,目前也没有专门的法规来进行约束,所以,他们主动提供服务,加上适当的利益刺激,让居民主动参与进来。
一年下来,绿动循环的注册用户数已有1万多,平均每天可回收垃圾500公斤左右。
据测算,目前用户平均每人每月投放垃圾一至两次,投放率达到20%多。而美国最大的垃圾回收公司——再生银行,垃圾回收率达80%。梁明说,公司已开通了微信,自己开发的垃圾分类回收管理系统APP正在试运行,下一步将再加大宣传、完善服务,让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队伍更庞大。
这些可回收垃圾运回来后,会进行再次分拣,有的就送到旁边的湖南万容科技有限公司处理,有的送到纸厂、塑料厂等。“平均下来每天的回收价值在500元左右。”梁明告诉记者,现在公司还不赚钱。长沙县政府按每个用户一年1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但算上各项开销,一年多来公司已投入80多万元。“预计过了明年,才能实现收支平衡。如果政府能多一点扶持,那就更好了。”
“现在,积分还可以兑换电影票、餐厅折扣券。”梁明说,“我们正在与小区附近的蛋糕店、零食店、干洗店对接,让积分的使用范围更广泛。等会员人数发展到一定规模,我们还将考虑与银行系统、医院挂号系统开展合作。”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娴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