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33载牵手病人:谢谢你,走近我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龙文泱 编辑:杨洁 2014-12-22 09:03:52
时刻新闻
—分享—

  在精神康复会所里,会员能得到职业训练、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等帮助。图为唐江萍(左三)和会员一起做康复训练。 受访者供图

  龙文泱

  2014年冬夜,湖南湿寒一如往常。33年前的这个时候,22岁的唐江萍正在湖南零陵地区精神病医院里,捧着精神病学书籍苦读,和精神病人谈心聊天。别的白班医生早下班了,这个新来的临床医生,除了吃饭睡觉,所有时间都呆在病房。

  之前她从没接触过精神病人,经过几个月,感触颇多。“他们外表和我们一样,脑袋里的想法不一样。”“一般人生病了,会受到家人朋友的百般呵护。精神病人却被歧视,丧失人格尊严,多可怜。医生是他们的依靠。”

  于是,这个瘦弱的姑娘握起他们的手,转眼,四季轮回33载。

  1 33年,那双无助的眼睛始终闪烁

  “病人需要我”

  1981年9月,唐江萍从衡阳医学院医疗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湖南零陵地区精神病医院。有几个医学院的学生愿意到精神病医院?“有工作就干,好好干。”唐江萍是那种想得不太多的人,唯一让她担心的是,自己学的不是精神病治疗相关专业,干不好,怎么办?上班第一天,她小心地跟着前辈老师进入病房。

  “我是总统,我是美国总统!”一个中年男病人兴奋地、不断大声重复着。这是说什么胡话呢?原本有些紧张的唐江萍“扑嗤”一声笑出来。

  随着了解的深入,好笑变为同情。精神病的症状有多种,但状态都一样:深陷痛苦的泥淖,无法自拔。唐江萍的病人里,有的患有被害妄想症,觉得自己一直被跟踪,有人要害自己,在饭里下毒,整天恐惧不安。有的有幻觉,只要醒着就看到有汽车撞向自己,痛苦不堪。“听着是胡言乱语,但是把他们所描述的情景放到自己身上,换位想一想,真是可怜。”

  她经常和病人聊天,观察他们。唐江萍一边看着病人的表情、动作、情感反应,一边思考。让她觉得痛惜的是,这些病人仿佛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们出不来,别人也进不去,教育、劝解、鼓励这些常规方法都无效。最令人难受的是,那些颠三倒四、言行无状、目光呆滞的表现,吞噬着人的尊严。

  在她的脑海里,始终有一双无助的眼睛在闪动。

  那还是她当新手医生的日子。一天,唐江萍从医院门口经过,突然听到一阵急促慌乱的喊叫。“不要,我不要进去!”一个高个男子仓皇奔跑,医生、护士,还有家属紧跟上来。挣扎拉扯中,男子一个不稳,摔倒在门边的煤炭堆里。

  这时候,唐江萍才看清他。他不到20岁,相貌堂堂。这个年纪,本该意气风发。可现在,他衣衫不整,满身污垢。赶上来的家人大声训斥,男子躲闪扭动,眼神无助而哀伤。

  唐江萍看着困兽一样的男子,心口隐隐作痛。“生病了,不是应该被关心、被疼爱吗?他却被训斥、被责怪、被追赶,在众人面前狼狈不堪。”可是家人也无奈。药苦可以加糖,疼痛可以鼓励,悲伤可以安慰,对待一个癫狂而不自知的人,又有什么良策呢?

  “他们和我们一样是人,却这样可怜,我们应该理解帮助他们。”那双无助的眼睛成为她坚守33年的动力之源。之后的工作中,她始终秉承着这种精神。

  2 刚柔并济抓医院管理

  “必须改革,非我不可”

  创建于1952年的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最初叫市生产教养院神经病患者临时管理所,1964年改称市精神病人疗养院。

  1986年,它迎来了发展的拐点。当年11月,疗养院正式更名为长沙市精神病医院,开始对外收治社会精神病人,迈开了少医少药的管理机构向以治疗为主的医疗机构的历史性转变的脚步。

  1990年,院长张慧为首的领导班子决定设立质量监督控制办公室,全面严管医院各项工作。问题是,谁来当质控办的主任?这可是得罪人的差事。过去管理所松散的“传统”岂能一朝一夕改变?许多闲散惯了的老员工本来就对改革有诸多不满,处处设阻。破旧立新之路,必定坎坷艰难。

  张慧没想到,瘦弱文静的唐江萍揭了榜。

  唐江萍跟院领导说了两点:第一,医院一定要规范,必须规范,统统要整改,非做不可。第二,一定要我来做,非我不可,因为我最执著。“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唐江萍笑了。

  于是,轰轰烈烈的质量监督控制行动开始了。从严格规定上下班时间到病历书写,从病房卫生到食堂清洁,每一项唐江萍都制定了规范,不合格就重做,违规就扣分扣钱。改革与阻力是一对双胞胎。尽管唐江萍十分注意工作方法,态度恳切,诚心诚意和对方沟通,尽量做到处罚合情合理,但依然无法避免怨声四起。

  受约束最多的是医生们。唐江萍做事仔细,有些医生仅规范书写病历这一项就经常被扣分。老资历的刘衡(化名)恨得牙痒痒,要给她个下马威。

  一天下班后,大伙都准备坐班车回家。刘衡突然暴吼着冲到唐江萍面前,伸手就要打人。“我都是按规矩做的,每次要改什么,也都是和你们有商有量,有什么不对?”唐江萍义正词严。刘衡最终被众人劝走。回到家,刚刚还临危不惧的唐江萍觉得委屈极了。丈夫还在永州,孩子又小,委屈没处说,她把录音机开到最大声,一遍又一遍听自己最喜欢的《命运交响曲》,渐渐平静下来。

  第二天,唐江萍再次把制度向员工公示。“觉得不合理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再商量修改。都同意了,我还是像以前一样,严格执行。”

  凭着这股韧劲,唐江萍越干越出色,1994年被提拔为业务副院长,2002年被任命为院长。

  1987年到2002年,长沙市精神病医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先天不足,2002年唐江萍上任时,仍面临技术力量薄弱、公共经费紧缺、基础设施陈旧、医疗设备落后的困难。医院前景不明,举步维艰。唐江萍延续了之前刚柔并济的管理风格,主导了一场新的变革。

  一上任,她就发起了医院建院以来首次中层干部竞聘。“管得不晓得多细,严得不可理喻。”副院长沈雪芝当时是精神科护士长,通过竞聘成为总务科长。好长一阵子,听到唐江萍的声音,她都绕着走,怕被批评。

  当了院长,唐江萍仍坚持每月进行一次行政查房。病人的被子厚度合不合适,手凉不凉,窗户角落有没有灰尘和蛛网,都要看。“做任何决定之前,都要想想,这么做对病人好不好,而不是自己方不方便。”与唐江萍共事25年,这是沈雪芝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严不忘理,严中有情。老员工王英(化名)工作不到位受了批评闹情绪,其丈夫来医院找唐江萍质问。唐江萍耐心与王英的丈夫交流,跟他讲道理。了解到王英家很困难,唐江萍把她列入困难职工名单,年底给她发放补贴金,又鼓励她好好工作。深受感动的王英从此努力工作,后来还被评为先进个人。

  面对职工的感谢,唐江萍总说:“谢谢你们在医院最困难的时候支持了我。”

  2003年,长沙市精神病医院更名为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如今已从单一的精神病人收容收治中心,成为了老年呵护、精神卫生、自愿戒毒三大业务并行的综合型福利院;住院的服务对象从最初的200余人增至1600余人;福利院收入从2002年的470万元,到如今“破亿”;职工福利待遇以每年10%的幅度增长。

  3 创新设立公益性精神康复会所

  “让病人后路可期”

  唐江萍的身体力行,感染着医院的职工。“精神病人不比一般病人,行为难以预料,医护人员常常受伤,相处融洽的难度很大。”护士盛薇2002年进入福利院工作,2010年调到精神科二病室。她曾亲眼看到,叫病人起床的同事被无故扇了一个耳光。

  但再“胡闹”的病人,看见唐江萍,就安静了。“唐院长面对病人,总是带着微笑,语气温和。而且她对病人很了解,病人愿意跟‘熟人’说话。”

  盛薇学着像唐江萍那样对病人,渐渐也和病人“熟”了。不过,小意外还是难免。一次,一个狂躁的病人抓伤了盛薇。让她没想到的是,其他几个病人马上跑过来保护她,还“批评”伤人的病人:“盛护士对我们这么好,你怎么能抓伤她呢?”

  唐江萍欣喜职工的改变,病人的改变。但要为精神病人改变命运,这才刚起步。“医院越好,技术力量越雄厚、公共经费越富足、基础设施越完备、治疗手段越发达、护理服务越人性化,对病人的未来就越有利。”她把医院的发展进步与病人的人生前景结合起来。

  社会老龄化问题加剧,医疗养老严重不足。福利院利用特色专科优势,开办了全国首家集“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康复训练、文化娱乐、心理治疗、临终关怀”为一体的老年呵护中心,至今共收治失智失能老人5000多人次。今年5月26日,又新开设了生命关怀科,专门接收生命只剩下3至6个月的重症临终病人,从医疗、心理等多方面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服务。

  为了寻找一条精神病人康复身心、回归社会的道路,2009年,经过在香港等地的多次考察,唐江萍决定与香港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合作,开办社区精神康复项目,成立大陆第一家社会公益性精神康复会所——长沙心翼会所,免费为精神病人提供职业训练、心理疏导、行为矫正、辅助教育和社交就业支持。

  “有些病人在医院住了十几年,病情早就稳定了,也有才艺,但因为长期住院,已经和社会脱离了联系。他们又有了一定的年纪,没有爱人孩子,没有家庭的支持,即使出院,吃住都是问题。”心翼会所主管罗月红介绍。经过几年时间发展,会所的康复模式获得国际会所发展中心认证,被列入长沙市社会管理创新三个成功案例之一,并录入国家行政学院编写的《创新社会管理的生动实践——社会管理探索100例》。

  最让唐江萍觉得欣慰的是,病人的内心世界开始慢慢地向好转变。

  今年8月,第四届精力康复会所亚洲会议在日本举行。会上,心翼会所会员、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小馨向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精神康复会所会员,分享了自己的康复故事。小馨落落大方的演讲、现场创作的书法“笔有千秋业,书暖一寸心”,赢得了热烈的掌声。看着露出甜蜜笑容的小馨,唐江萍落下了感动的泪水。

  机场,返程的飞机即将起飞。

  “小馨,我们上飞机吧?”唐江萍叫小馨。

  “好。”小馨快乐地回答,一步跨到唐江萍面前,牵起了她的手。

  唐江萍一怔。从前不肯与任何人亲近的小馨居然主动牵起自己的手。

  “她也有美好的情感。”唐江萍心里突地一软,只觉得一股暖流贯穿全身。“所有努力都值得了。”

  她拉着小馨的手,走向飞机,心里默默地对小馨说:“谢谢你,走近我。”

  【网友点赞】

  @小麦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他(仁乐义工)让我感觉到志愿者不孤独,是他为我们草根志愿组织点燃希望之光。

  (饶丽 整理)

  【下期预告】

  “中国梦·长沙人·星城美”重大典型宣传暨纪实文学创作活动今年3月启动,目前本报已推出讴歌袁隆平、黄龙新村、卢光琇、望城区公安消防大队、孟妈妈、银盆岭街道、陈杏华、明阳山殡仪馆火化班、江林、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王达佳、望城区雷锋艺术团、王芳、张国庆、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李丽、银发先锋志愿者服务队、卢瑞雄、长沙仁乐义工志愿服务队、唐江萍的长篇通讯或报告文学。以后每逢周一将陆续推出新的典型,欢迎广大读者继续与本报微博、微信、96333热线互动,说看法,谈感想,参与交流和讨论。

  下期,让我们走进望城区,感受这片“天赋神韵的都市田园”的独特魅力。望城人以大手笔复兴“留得住乡愁”的古镇群,以打造“公园式城区”为发展目标,并努力激发中心村组自主自发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一批经济强村、生态靓村、文化古村、文明新村声名鹊起,“农事体验、农家休闲、农业观光”为主体的休闲农业蓬勃发展,“湘水神韵、都市田园”的生动景象逐步显现。(朱敏 整理)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龙文泱

编辑:杨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