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追捧”的街巷小店
达林花样:转角遇到美
本报记者 刘银艳
12月28日,难得有晴天,记者来到伍家岭南波隆立交桥东南侧,在通往一条小巷的拐弯处,看见一栋雪白耀眼的小楼里姹紫嫣红,刹那间把周围的灰暗色调点亮。
伍家岭生活商圈,没有高档的酒店、时装店,也没有排得上号的超市、饭馆,却偏偏有一家放在一线大城市都不会逊色的花店。店内摆放着上百种鲜花与绿植,门前装点着随四季而换的精美橱窗,与罗马柱相连的拱门上方,“达林花样——幸福像花儿一样”,每个字似乎都洋溢着甜蜜。
每每看到有满脸喜气的男子走进花店,土豪一般点着发财树、蝴蝶兰、红掌之类的,爽快地数出两三千元钱,原来是他家搬了新房;或是穿着随意的女子,拎一袋蔬菜果品走出附近的沙湖桥菜市场,也要拐进来,选几枝兰花配上情人草,你才发现,住在这里的人们,原来是这样“低调地奢华着”。
低调的还有花店的主人,刘维,一个80后短发女子,黑色围裙暗色棉袄,一副不与花争艳的姿态。她正在一个盒子里捣鼓她的新式花艺作品。“在盒子里设计立体花艺作品是今年的流行,用的是从日本和昆明等地引进的永生花,各种做过保鲜处理的新鲜花材,保鲜期有3年。”尽管店里培养的6名花艺师已能独当一面,她也时时不忘自己动手设计新作品,“虽然天天面对美,但要在美的世界里有更多发现。”
刚开始租下这栋小楼时,刘维和她的合伙人几乎没有犹豫,“能在城中央有这样一个三层小独栋,太难得了,而且正好处在路口拐角的位置,买花嘛,就希望‘转角遇到爱’。”刘维这样文艺地回忆着。
10年从业花艺,5年开店,刘维算得上这一行当里的“老口子”了。最初家人一句“女孩子跟花打交道挺美的,去学花艺吧,以后可以开个花店”,她便辞去文职工作,自己交钱到花店里当起了学徒,而后不断拜师学艺,最后拜到了台湾著名花艺设计师高意静、郭智铠夫妻俩门下。
“老师的空间花艺设计是一绝,为不少名人巨子设计过婚礼和宴会,拜他们为师,真正把我领进了花艺设计的殿堂。”有了全新视角的刘维,不再满足于卖几盆绿植、设计几束手捧花的简单业务,这两年也开始为老顾客做一些婚礼花艺设计。
刘维记得有个在培训机构上班的女孩子,刚开店时她就来买花,谈恋爱了男友来买了送她,她结婚了,所有的婚礼花艺请刘维制作。“看着她站在我们为她设计的梦幻般婚礼场景下,我激动得流泪,感觉自己是见证她幸福的人。”
“高老师有句话让我终身受用,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花艺师,先要花上10年的时间,让自己变成一个工匠;再花上10年的时间,让自己变成一名绅士淑女。我现在在这两条路上同时走着。”说起自己的花艺师之路,刘维谦虚感叹,自己连当好一名工匠都还有距离。
刘维告诉记者,花艺师并不是只与娇嫩的鲜花打交道,当设计需要固定、焊接等工作时,刀子、钳子、锯子、锥子全都派上用场,手不划破几次,出不了师。“而且你的数字概念要很清晰,做一个大花环,需要多少承重,一平方米的区域,要用多少花材,全要心中有数。”
记者感言:
与花花草草为伴的生活,原以为要多惬意有多惬意呢,却是不经历一番磨砺出不了师。正是历经磨砺,心中充满对美的憧憬与热爱,才是成长为花艺师的正途,也是跻身众多行业的正途。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银艳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