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懵懂冲段少年到安静美男子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郑湘平 编辑:高芹 2015-01-09 09:46:08
时刻新闻
—分享—

  康剑一(左)和丁一舟。 郑湘平 摄

  特派记者 郑湘平(长沙晚报无锡专电)

  隔了差不多十年时间,记者以领队的身份和长沙晚报·湘江源代表队一起再次来到了“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的赛场。几天比赛下来,看到的是一种变化,确切说是一种成长,晚报杯的,更是棋手的。这样的成长,就从本报代表队的两名年轻棋手丁一舟、康剑一说起。

  长沙晚报队“双子星”

  4日晚,我们一行六人抵达无锡高铁站,却在分乘两辆车去赛场的路上走岔了。于是,先期到达赛场酒店的记者就准备带着丁一舟、康剑一先去办理报名手续。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记者“很受伤”。

  一位年轻的女工作人员刚一抬头,居然不顾报名处安静的环境,用接近尖叫的声音喊了出来,“怎么是你?你又来了啊?”对象不是记者,而是身后抱以微微一笑的康剑一,“是的呀,我又来了。”

  原来半个月前,康剑一刚刚在无锡参加完一场棋赛,而这位工作人员恰好也在当时的组委会工作,赛场也是在这个酒店。记者略感意外,但还是想先把报名的程序走完,“那个……我们是来报名的,是先交报名费和住宿费吗?”

  “别急。我先帮你找一下你上次住哪个房间。要不要安排你继续住那个房间呀?”第一句话对记者说的,但压根没看着记者;第二句话时,手忙脚乱地翻阅着住宿登记表;说第三句话时,带着笑嘻嘻语气,跟康剑一说。可此时的康剑一却只能嗯嗯着回答,因为那边还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工作人员也在找他说话呢——路上走了多久?过几天会变天,衣服带够了没有?末了还加上一句话,“小伙子长得文文静静的,两个都长得不错,都是小帅哥呢。”

  看着那位姑娘因为热情而绯红的脸蛋,记者“出离愤怒”,为了“刷存在感”,就在一旁故意“使诈”,“我们的人还没有到齐,等他们都来了,我们再来办报名手续。”然后还刻意将意境“升华”,“而且我们没带这么多钱。”

  “没事没事”,姑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从一叠房卡中抽出两张,乐呵呵地塞进康剑一的手里,“你们先去放好行李后,赶紧下来,餐厅应该还有晚餐供应。”

  记者在“风中凌乱”——连围棋这个江湖都变成了拼脸蛋的江湖了吗?

  安静美男子养成记

  说起来,丁一舟、康剑一这两个小伙子确实给长沙晚报·湘江源代表队长脸了,比赛成绩是其一,两人文静而俊朗的长相也增加了不小的印象分。别说是在赛场,就是晚上出去吃夜宵,补充“辣椒”的时候,饭店的老板娘都会因此多过来招呼几趟。

  也正因为如此,不由得不让记者想起几年前,也是带棋手出来参赛,要照顾当年还只有十来岁出头的他们,着实是件苦差事。“他们”就是当年的冲段少年,比如蔡竞、陶欣然、李章元、黄星灿等。

  那个时候,中国围棋界兴起了一股“职业潮”,一大批十多岁的孩子,在家长的或支持、或支配下,从学校出来,投入到各大围棋道场全心学棋,期盼着能尽快通过各级各类围棋赛事的选拔,从业余段位晋级职业初段,并因此进入职业棋坛。这当中,不乏全家上阵,父母放弃工作全程陪同的,几乎都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性质。在那样的环境下,这些小棋手全身心都系在了围棋之上,围棋水平更是突飞猛进,实力惊人。

  不可否认,围棋实在是一门“烧脑”的运动项目,当年的那些完全沉浸在围棋世界里的小棋手,几乎都带着一种近似木讷的神态,基本上不会与人交往,跟围棋之外的人根本没有共同语言。那几年参赛的小棋手,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并不多,又或者父母也会想办法跟去,吃饭、洗衣还是由父母包办,过着除围棋之外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说也奇怪,再见到他们时,虽然话还是那么少,与人交流还是那么青涩,但无一例外都变了,变得有气质了。网络流行“安静地做一个美男子”,而这些围棋选手则是在“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因为下棋、下棋还是下棋的安静生活,让他们随着年岁的增长,很自然也很容易地变得如此儒雅、风度翩翩。

  丁一舟、康剑一,如今一个大二、一个大三,在大学充满“诱惑”的生活里,他们依旧保持了良好的作息习惯。一副围棋、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再加上几本课本,比赛之余的时间,他们就凭此打发。一盘棋,一下就是两三个小时,安静地坐着,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孩子,这都是一种宁静的修养。如果少一些功利性,那么学围棋无疑是培养优雅气质的最佳选择之一。

  晚报杯之变,中国围棋之变

  中华之大,天才辈出,但不是所有学棋的孩子、冲段的少年,最终都能成为职业棋手。这就需要他们,尤其是他们的家长,在学棋时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理性。

  丁一舟、康剑一同年,都是1995年出生的。康剑一的父母在他六岁开始学棋并进入道场时,就已经有了足够的规划。一年道场,一年文化课学习,康剑一的学棋过程就是这样的。而丁一舟则更理性,对于围棋道场,他仅选择去了一年,之后还是采取了边学习文化课边学棋的方式。

  虽然丁一舟、康剑一目前都是业余5段,可以说是“冲段失败者”,但“冲段”却让他们更早地接触到了社会、了解到了生活。他们知道了当年为了“冲段”,父母花了好几十万元,也知道了虽然最终没有实现职业梦想并非坏事,当年的学习成果同样可以充分利用。参加各级各类围棋赛事,成为丁一舟、康剑一他们最大的业余生活。在学校,他们是学校围棋队绝对的主力,时不时还会参加省内的、全国的比赛,“只要时间安排得过来”。当年“冲段”时的努力,如今也让他们有了收获,两人分别获得了今年湖南省“九星杯”围棋锦标赛的冠军和亚军。

  不仅如此,两人还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进行网上授课等,像丁一舟就已经是好几个小棋手的老师了。“每次授课收费三百,时间两小时,一边在网上给他们讲课,一边还可以玩会游戏”,这样的强度对于丁一舟而言简直就是“小儿科”,“一个月下来就有四五千块的收入”。虽然还在读大二,丁一舟就像下围棋布局一样开始为未来规划,“毕业之后不一定马上就能找到工作,有这样的方式(网上授课),至少也能顶一阵子。”

  也许有人会说,那些没有进入职业赛场的“冲段少年”其实就是“炮灰”,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金钱,但谁能说这不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呢。虽然当年“一窝蜂”似的“冲段潮”让许多望子成龙的家庭耗费了过多的财力,但技能终究是掌握到了手中,何尝又不能转化为生存的技能?

  生活的方式、学习的方式没有对错,只有适合或者不适合,很多最终并没有走上职业道路的“冲段少年”们,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曾经获得过“晚报杯”冠军的单子腾就来到了长沙转型教授围棋。而对于中国围棋而言,我们更希望,当年的这些“冲段少年”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教会孩子围棋技能的同时,也教会那些孩子如何大胆地坚持或者舍弃。这不仅是中国围棋之幸,更是中国未来之幸。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郑湘平

编辑:高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