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阳市纪检监察机关实施“铸剑工程”纪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文韬 乔伊蕾 邹太平 编辑:刘飞越 2015-01-13 09:04:54
时刻新闻
—分享—

  2014年12月30日,一场紧张的纪检监察业务水平闭卷考试,在衡阳市纪委举行。“为了这次考试,我们像备战高考一样。”走出考场,衡阳市纪委一位年轻干部如此感慨。

  2014年以来,衡阳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启动“铸剑工程”,作了新的探索。砺剑、试剑、亮剑、护剑“四轮驱动”,建设专业办案人才队伍,打造了一支既能打“老虎”、又能拍“苍蝇”的反腐“铁军”。

  “纪检干部绝不能做‘纸老虎’、‘稻草人’”

  “种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存在工作面过宽、职能泛化和主责淡化等问题,执纪办案主业被湮没,分散了精力,影响了效率。

  “纪检干部绝不能做‘纸老虎’、‘稻草人’,而要成为执纪监督、惩治反腐的‘尖刀连’、‘突击队’。”1月9日,衡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包昌林告诉记者。

  2014年以来,衡阳市纪委聚焦执纪、监督、问责主业,首先进行内设机构改革和干部调整,委局机关纪检监察室由原先的3个增加至7个,直接从事执纪监督的机构数量和人员力量分别占到内设机构总数的61.1%和单位行政编制总数的60.2%。

  同时,对2008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牵头或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了全面清理。把不该管的工作坚决交还给主责部门,切实做好再监督、再检查。精简后,市级纪检监察机关参加的议事协调机构仅为10个,精简率达92%。

  以内设机构调整为契机,打造纪检监察“升级版”,取得了“攥指成拳”的成效:2014年,衡阳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899件,结案80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42人,给予政纪处分414人,案件查办同比增长了54.65%。

  “‘骨头’越是难‘啃’,越是一次难得的锤炼”

  “与违纪对象进行谈话,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是办案人员的‘必修课’……”2014年10月22日,一堂别开生面的办案“大课堂”在衡阳市纪委开讲,主讲人是有着丰富办案经验的“老纪检”——市纪委原常委廖桂平。

  为磨砺敢办案、能办案、办成案的反腐利刃,市纪委结合干部队伍实际,制订了学习培训计划和纪律要求,并通过选派参训、集中学习、专题讲座、旁听代训等方式,注重方法技巧的传授和典型案例的剖析。目前,已举办“办案谈话突破的方法与技巧”、“案件查办中的谋略运用”等专题讲座,参训的纪检监察干部达400余人次。

  自我加压,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率先设立“门槛”。全市纪检监察系统40岁以下的干部均要进行闭卷考试,成绩不合格者,暂停办案资格,补考合格后方能上岗。

  市纪委还采取以案代训等方式,以战促学,提高一线办案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2014年5月,市纪委对该市规划局一名领导干部涉嫌受贿案立案查办。由于对方具有较强的反调查能力,案件查处十分艰难。

  “‘骨头’越是难‘啃’,越是一次难得的锤炼。”衡阳市纪委在从市纪委和衡南、衡东等县市区纪委抽调10余名年轻纪检干部,组成专案组。

  “隔行如隔山”。办案人员开始“恶补”建设规划业务知识,从一窍不通到熟悉,甚至是某些环节的精通,为案件的查处奠定了基础。强大的攻势下,被调查对象的心理防线终被攻破。从立案到调查终结,不到两个月。

  砺剑的根本目的在于试剑、亮剑。2014年,衡阳市纪委所办结的600多件案件中,100%实现了自主查办,并呈现出“一少一多”即案件突破用时少、大要案件多的良好局面。

  “宝剑需要养护,才不会锈蚀、钝缺、折断”

  “宝剑需要养护,才不会锈蚀、钝缺、折断。”衡阳市纪委建立了评先评优、奖惩激励和提拔交流等机制,对工作突出的“办案能手”,优先录用、评优、提拔。去年,共推荐4名纪检监察干部评选为全省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市级劳模、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市道德模范,还有不少办案能手得到了提拔重用,有效调动了惩腐肃贪、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出台纪检监察干部保护制度,对于恶意诽谤中伤纪检干部、冲击办案场所、威胁办案人员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去年11月,市纪委严肃查处了1起冲击办案场所事件,为3名纪检干部澄清了事实。

  建立了“一案三卡”制度、案件主办人员负责制、干部内部监督制度等一系列“护剑”制度,加大纪检监察干部信访举报件的查处力度,防止办案人员自身被腐蚀、拉拢和变质。2014年,全市共受理内部监督信访件37件,立案9件,给予纪律处分7人,组织处理1人。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文韬 乔伊蕾 邹太平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