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替人捎东西,费力未必讨好

来源:快乐老人报 编辑:王津 2015-01-16 15:43:07
时刻新闻
—分享—

  当下年轻人的朋友圈里什么最火?代购!代购是个新名词,换做老话,就是帮人捎买东西。在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的年代,若有人到外地出差或探亲,总会大包小包地帮亲戚朋友捎东西。现在年轻人做代购,是要赚钱的。而那个时候捎东西不仅是免费的,搭工夫费精力不说,有时候还要贴钱贴心情——

  受得累

  大伙叫我“运输大队长”

  我1964年从北京毕业后,分配到四川成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每次回北京探亲或出差,往返都要带一二百斤重的东西。大家给我取个外号,叫“运输大队长”。

  那年月,每次回京,都要提前五六天采购东西。从成都往北京带的,主要有四川的名酒名烟,以及绿豆、蚕豆之类农产品和竹篮、竹椅等。凭票才能购买的烟、酒,还要四处找票。除了自己的,还有同学、同事托我往北京带的,加起来有十几个包、箱。每次都要有五六个人骑自行车送我到火车站,安排两个人先买站台票提前进站上车,占行李架;剩下人跟着我检票进站后,每个人都手提肩扛几样东西,以最快的速度上车抢占行李架。看到行李架上用绳子拦起的几米长的包、箱摆放好后,我才松口气,坐到铺位上。

  到北京后,前几天是分送从成都带来的东西,以后几天就是采购带回的东西。带回的东西就更多了,白糖、冰糖、水果糖,炼乳、饼干、麦乳精,猪油、罐头、粉条,肥皂、香皂、洗衣粉,的确良、尼龙袜,还有搓衣板、擀面杖、铁锅……除自己带的外,同样还有同学、同事托我买的。在北京采购东西就像上班一样,每天在家吃完早点,就出去选购东西,到吃晚饭时才回家。有一次买袜子,我付了款急着把袜子往提包里装,不料那女售货员一把夺过袜子,不屑一顾地说了句:“还没包哪!急什么,北京不像你们外地!”那时北京很多商场卖东西时,都用印有本商场字号的纸包上再给顾客。女售货员的这句话,刺痛了我这在外地工作的北京人,几十年后仍未忘。

  从北京带回东西最多的一次,是1978年8月我出差回来,装了21个包、箱,足足超过200斤。9个人骑自行车送我到北京站,通过关系找列车员帮忙,才把东西送上火车。(四川成都 康永志 72岁)

  耐得烦

  为买几尺条绒布跑两个省

  1971年,我在河北省安新县机械厂工作。一次,我休假回老家大名,同事郭晓林找到我,说他的小孩要做条驼色条绒布裤子,但在安新这一带只有黑色、蓝色的布料,看在我老家能不能买到。

  回到老家后,我跑了几家商店都没找到驼色条绒布。那时条绒布属于高档布,多用做鞋面布。而鞋面布用黑色、蓝色和红色、绿色的,所以一般的商店都只进这几种颜色的货。然而,我既然答应了人家,就尽力而为吧。好在我住的地方是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三地联姻的比较多,互相交往得也比较多,所以三省交界处几个供销社的布票是可以通用的。依仗这点优势,我又到离我们比较近的河南、山东省的几个公社供销社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的在河南省的渠头庄供销社找到了。

  虽然最终把同事托我的事办妥了,但本来我请10多天的假想回家帮家里干点活,却为买几尺条绒布花去了4天时间,这苦又不能向同事诉。

  从这以后,不是十分有把握的,我再也不敢轻易答应帮别人捎东西了。(河北大名 李金田 68岁)

  吃得亏

  “已经有双皮鞋永久搁家里了”

  上世纪70年代初,因工作性质我多次到外地出差,受人之托捎带东西的事是每次不落。工作之余去完成这些任务,要跑腿,要排队,要一件一件记账,有时候还要动脑筋。不好拿的东西一路上小心翼翼的,辛苦不说,买错了只好自己受着——贴钱受累没给人家办好,还得连说对不起,个中滋味还真是一言难尽。

  记得有位女同志托我买件的确凉上衣,她身材娇小,我跑遍北京的服装店也买不到这么小尺码的。这时,我灵机一动,到儿童商店去看看,结果买到了,自己高兴了好几天。还有一次,有位同志拿块布料给我,要买一段同样的布料。我带着样品在上海满大街跑,找到了,量好尺码,正要过剪,我突然叫师傅停下来,因为我看到了这段布料上有一点瑕疵。我问师傅能不能将这一段去掉,回答说不能,我就在柜台附近游荡,直到看着别人将这段布料买去了,我才上前去买了下一段没有瑕疵的布料。

  带东西多了,我也学“乖”了。记得有次别人让我帮她买双皮鞋,除了尺码,我就问:是要黑色的还是棕色的,是系带的还是不系带的,是深口的还是浅口的……她被我问傻眼了,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好,对我说:“黄建文,你真细心!”我说:“我是吃一堑长一智,已经有一双皮鞋永久搁在家里了。”(湖南长沙 黄建文 80岁)

来源:快乐老人报

编辑:王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