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这是人们对美丽家园的期盼。1月16日,长沙市召开环境保护工作大会,大会发布的《长沙市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两个环境保护顶层设计引发媒体普遍关注。其中,《规划》提出,将分阶段逐步将长沙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优良的“洁净之城”;绿带环城、绿道满城、绿点遍城的“花园之城”;低碳产业、低碳消费、低碳循环的“和谐之城”。
“洁净之城”、“花园之城”、“和谐之城”什么样?长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过硬举措?记者一一解读。
到2030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以上
《规划》提出,打造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优良的“洁净之城”。到2030年,长沙市将实现水环境功能区、大气环境功能区、声环境功能区全面达标;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重点源的治理达标率以及城镇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率均达100%,农村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国控、省控、市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AQI)达到85%以上,污染土壤修复率达8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均达到100%,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率大幅提升。
打造绿带环城、绿道满城、绿点遍城的“花园之城”。《规划》以创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实现“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乡绿化一体”为发展目标,到2030年,实现城区居民每500米范围见绿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45%,森林覆盖率55.5%以上。
打造低碳产业、低碳消费、低碳循环的“和谐之城”。长沙将大力发展低碳、高新的“两型”产业,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严格控制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三高”企业。到2030年,单位GDP综合能耗明显下降,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以及以PM2.5 为典型污染物的大气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经济政策获得全面推广,第三产业GDP占比达到60%以上,环境保护投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15%以上,产业结构实现顺利转型。
实现城区排污口全截污,居民集中区建防噪设施
为了实现《规划》的美好愿景,《意见》明确,长沙将突出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噪音污染防治等内容,力争通过10年努力,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根据《意见》,长沙将依据耕地、森林、湿地、水体等分类型、分板块划定不少于全市国土面积25%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实施一级、二级分区管控。生态保护红线一级管控区,严禁一切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生态保护红线二级管控区,严格环境影响评价,严禁污染项目准入,严禁有损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
长沙将突出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提高工业锅炉准入标准,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强化扬尘污染控制,落实扬尘控制网格化管理。加大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严格机动车排气工况检测,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严格执行国家车用燃油标准。
同时,加强油烟污染防治,强化餐饮企业排污许可管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加强秸秆和垃圾禁烧工作,推进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建设,完善空气重污染应急社会联动工作机制。
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河流源头、重要水体生态保护,强化湘江及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河、沩水河、沙河、圭塘河、龙王港等重要流域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重点保护浏阳河上游、沩水河上游、株树桥水库等6大源头区域。
同时,加大湘江长沙库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强化饮用水源和重要水环境功能区监测,加强水环境污染源监管和在线监控。新、改、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提高全市中水回用率,推进排污管网建设,实现城区配套管网全覆盖,城区排污口全截污。
《意见》还规定,长沙将调整全市声环境功能区,合理规划城市主干道、快车道两侧用地,逐步完善城区范围内临近铁路、高速公路及城市主干道、快车道、高架桥、立交桥的居民集中区敏感地段隔声防噪设施,降低主干线两侧交通噪声影响。加强机动车噪声污染控制,严格实施禁鸣等。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永刚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