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消费项目单一,养老券去哪花

来源:快乐老人报 编辑:王津 2015-01-23 16:53:56
时刻新闻
—分享—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考虑到个体选择的差异性,部分地区采取向居民发放养老券(卡)的形式,将一部分财政“直补”到人头。货币补贴虽然最能让老人直观地享受到政策红利,但近年来,从多地推行的情况看,还有待改进。(本报记者鲍杰 李仲文)

  100元补贴力度4年未变

  从今年元旦开始,北京市原来纸质版的“养老(助残)券”升级为“北京通—养老助残卡”,60至79周岁重度残疾人和8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凭卡可享受百货购物、家政服务、医药医疗、理发、餐饮、老年文化、养老机构、日间照料等优惠服务或便利。

  1月初,北京怀柔区南华大街82岁的王福礼领到了养老卡。4年来,北京像他这样的“直补”对象已增至52万人,但每月100元的额度还是没变。现在,每月的补贴如果购物没用完会自动累积,但结余部分只能用于购买养老服务。王福礼认为,相对于养老服务的价格,补贴还是有点少。“就算不购物,一个季度累积300元只够请3次陪护。”

  对于为何不直接给老人发现金,官方说法是,只有承诺提供便利或折扣服务的商家才能进入为老服务系统,因此这张卡可享受到比100元更多的利益。但在王福礼看来,现实尚有差距,“要把钱花出去不容易”。他每次要换两趟公交才能到一家指定超市购买一些生活用品,价格却没便宜到哪去,“一大袋康师傅方便面比别处还贵一块钱,一袋米要贵七八块”。

  服务单一没法跨区使用

  尽管如此,在北京以外,一些实行养老券的地方,服务范围还没这么广。1月9日中午,记者在海南海口市美兰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食堂发现,前来用餐的老人寥寥无几,该中心主任梁平桥颇为无奈,“由于养老服务代币券不能当餐券,这里10元一顿的老年餐很多老人也嫌贵,宁愿让养老护理员一次买上几天的饭菜弄好”。

  2009年,海口市1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站推出养老代币券,符合条件的困难老人可凭券享受每月20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实际上,服务项目一般是保洁、陪医、洗衣做饭、聊天读报等。85岁的余群珍独自居住,她说:“如果住托老所或者护理也能用服务券抵用就好了。”

  “定向”使用的养老券并不少见。早在2005年,广东深圳就推出货币化的居家养老补助,2009年改现金为消费券,但只限于辖区内定点机构服务项目(多为家政、保健按摩等),想解决中午用餐也不能使用。深圳市老年协会在去年的一次调查中发现,超七成老人认为他们最需要的服务是急救送医,其次是康复服务、临时照料、家政服务、老年餐桌、维权服务等,而这些大多不能使用养老券。

  形同鸡肋干脆半价转让

  由于服务内容单一,深圳一些老人对养老券颇有微词。73岁的陶哲明(化名)在购买过几次家政服务后很失望,“人家知道你的券是白来的,就随便给你弄一下”。陶哲明所在的香蜜湖街道,有两家居家养老服务站,一家只提供康复理疗,另一家只提供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他最想解决的吃饭问题,养老服务券根本帮不上忙,“护理也不便宜,一个小时理疗,60元起步,最高300元”。

  陶哲明想请个保姆,得知养老券也不能抵用,只好作罢。为了让这些券物有所用,他找了一位需要康复护理的邻居,把每月300元养老券以180元的现金抵给对方,自己再把现金用于购买饭菜等开销。

  深圳市老年协会一负责人告诉记者,养老券不能跨区使用,一些街道提供服务的定点机构又少,老人把券兑换现金的现象很普遍,“有些服务机构甚至直接收购养老券,一般按五至七折兑换现金”。

  基层执行力决定直补效率

  由于养老券(卡)属于政府财政补贴,只有“花出去”才真正属于老人,如果不消费,钱依然属于政府。对于养老券(卡)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街道或社区能否让财政补贴最大限度地惠及符合政策的老人,这是最大的症结。因为现在各地养老券的签约服务商基本都由基层部门来敲定,这就存在行政效率的差异。

  在北京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民政局只原则性地划定签约范围——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具体实施主要由下面把握。像庆丰包子铺、永和豆浆等有实力和规模的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商,一般由区级民政部门签约。而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等中小商家由街道办签,社区居委会可就近签一些老年餐桌、保健理疗等服务商。在北京海淀区定慧东里社区,记者获知,能用养老卡消费的服务商有近80家,老人甚至可用养老卡订报纸。而这些商家,都是街道和社区一家一家谈下来的。在夏学銮看来,只有依托社区资源,通过调研不断调整居家养老服务券(卡)的适用范围,才能让老人真正受益。

来源:快乐老人报

编辑:王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