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准扶贫成就山乡新变——湖南省政协机关在慈利县景泉村开展建设扶贫工作纪实

来源: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作者:许望桥 编辑:杨洁 2015-01-26 10:50:39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许望桥

  2014年的最后两天,省建设扶贫工作考核验收组来到了省政协机关2013年、2014年度的扶贫建设点——慈利县景龙桥乡景泉村。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白墙红瓦的座座新居依山而立,郁郁葱葱的片片油茶林长势喜人,宽阔平坦的联村公路直通村民家……良田、美池、桑竹,俨然一幅富裕和谐的画面。

  在慈利县,“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家园”,这里是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攻坚点之一。

  景龙桥乡景泉村,有80%的面积是山地,常年都是“收成靠天时、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仅1800元;村里没有任何集体经济,基础设施薄弱。

  而这一切,从2013年3月4日省政协建设扶贫工作组(以下简称扶贫工作组)驻村开展工作起,逐渐发生了改变。

  两年来,在省政协党组、机关党组和省、市两级基层党建办的领导下,扶贫工作组坚持精准扶贫工作思路,使景泉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组织建设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扶贫工作“三步曲”圆满结束。

  “一条条宽阔的道路,一缕缕清澈的自来水,一束束金黄的稻穗……”景泉村土家族群众将发生在身边的“山乡巨变”编写成“因地制宜山地歌”、“改天换地建设歌”、“倾心奉献真情歌”三首山歌,在当地传颂。

  “务实深入,精准发力,着眼长效。”在2014年12月30日召开的验收座谈会上,验收组成员和县、乡、村三级干部以及村民代表,对省政协机关两年来的建设扶贫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把准脉搏,力求扶贫精准化

  调查摸底是扶贫工作组开展的第一项工作。

  在进驻景泉村的第二天,扶贫工作组成员就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座谈,全面了解景泉村以及所在县、乡的地理、资源、人口素质、产业基础等情况。

  景泉村支部书记满佰明告诉湘声报记者,在开完座谈会之后,扶贫工作组又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在村里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景泉村15个村民小组248户人家的文化程度、贫困原因、经济状况、群众呼声等,全都被工作组成员写在本子上,记在心里头。

  “老百姓最需要什么,我们就去解决什么。”慈利县委常委、省政协机关干部、扶贫工作组组长卓力表示,要把扶贫工作做好,首先就要情况清、底子明。在此基础上,扶贫工作组制定了为期两年的《景泉村建设扶贫工作规划》。根据扶贫工作精准化的要求,他们将工作重点摆在了解决村民最需要、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上,放在集中各方力量能够办好的项目上。

  经过走访,扶贫工作组了解到,全村有4个村民组与村本部不通公路,村民外出要翻山越岭步行数公里,运送物资都靠肩挑手提。全村有一半的村民住在地势较高的山上,生活用水全靠从天上接,饮用水则要跋涉两三公里去邻村挑。

  “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这‘三难’常年困扰村民。”担任了十几年村支书的满佰明说。

  问题知晓,目标确定,攻坚很快就开始了。

  ——投资500万元,新修7米宽的联村公路5.9公里;架设3座桥梁,将村道与S310省道对接;使全村“三岗四岭”几条未联通的公路串联起来,形成路网。

  ——投资200万元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完成了灌溉、溢洪沟渠和部分山塘修复硬化;投资68万元,新建蓄水池,铺设13公里主饮水管道,包括水源村等几个村组以及多个邻村在内的共10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投资160万元实施电网改造,对包括周边4个村共用的高压线路进行了更换,新增5台变压器,较好地解决了线损和电压不足的问题。

  路、水、电问题的解决,村民们拍手称快。

  “整个建设过程中,扶贫工作组成员坚持住在乡里、在村里办公。”景龙桥乡党委书记王祥告诉湘声报记者,两年来,扶贫工作组成员与乡、村两级干部、群众同工同劳,结下了深厚情谊。卓力和组员们也发现,两年的驻点工作,他们的手机里增添了430多个号码,只要一出门,到处都能碰到熟人。

  上下联动,彰显扶贫新高度

  扶贫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得益于省政协机关这一坚强后盾。省政协办公厅人事处处长王明强说,省政协党组、机关党组都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将基层扶贫点工作和机关的日常工作,摆在一样重要的位置,机关和基层一起抓。

  2013年10月10日至11日,省政协主席陈求发来到景泉村,对建设扶贫工作进行调研。期间,陈求发带领省直相关厅局负责人,翻山越岭察看拟建公路线路和饮水工程建设,并夜宿农家,审定规划。他指出:“建设扶贫工作要在用足用活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搞好规划设计。”

  在调研过程中,陈求发还走访慰问了部分贫困群众。他要求扶贫工作组在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切实抓好符合当地实情的特色产业发展;要利用景泉村山地多的优势,大力做好“山”文章,力争通过几年的建设扶贫,将山变成“摇钱山”。

  这一年的5月7日,省政协副主席武吉海来到景泉村调研扶贫工作,并召开建设扶贫工作座谈会,研讨方案措施。

  3个月后的8月12日,持续50余天未下雨的慈利县迎来了全省最高温度43.2摄氏度。当天,牵挂景泉村的武吉海冒着酷暑,再一次来到景泉村,指导抗旱工作,并送去抗旱工作经费。

  满佰明回忆,持续两个多月,扶贫工作组顶着烈日,开车为村民挨家挨户上门送水,让村民们深受感动。

  省政协副主席王晓琴来到扶贫点指导工作,并协调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的委员们为扶贫点捐赠的5万余元体育器材落实到位。省政协副主席赖明勇、葛洪元,秘书长袁新华分别到扶贫点视察指导。为筹措扶贫资金,省政协领导多次前往省直部门协调。

  两年来,省政协机关一直将扶贫点作为干部培养教育基地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来抓。机关多次组织干部开展学习实践,了解基层情况。基层的村干部也多次到省政协参观学习。

  扶贫需扶智。据统计,省政协机关各处室到村慰问贫困户30余批次,累计捐赠电脑8台、图书3000余册等,为村民打开了更大的知识窗口。

  因地制宜,铺设脱贫产业路

  景泉村所在的景龙桥乡在当地享有“粮仓油海”的美誉。这里生产的大米常年销往桃源、石门、安化等邻近地区,茶油、菜籽油等农副产品以及杜仲、党参、黄芪等中药材也远销省内外。由于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这些农产品并未给种植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酒香还怕巷子深”的尴尬现状,引起扶贫工作组的重视。

  “输血不如造血,产业发展是脱贫致富最有效的途径。”卓力介绍,在省政协领导的指导下,扶贫工作组把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形成了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扶贫理念。

  景龙桥大米之所以小有名气,是因为农民在种植水稻过程中从来不用农药,而慈利县又是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此,扶贫工作组在培育特色产业上开动了脑筋。

  2013年4月,以发展有机水稻种植的“景龙桥乡政育水稻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经县乡两级农技部门推荐,扶贫工作组出资购买水稻种子免费发放给农户种植,并出资为入社农户统一安装防虫害太阳能灯,同时邀请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开展技术指导。

  通过两年发展,合作社已经辐射到周边5个村,自发签约入社农户269户,种植面积1337亩。

  满佰明告诉湘声报记者,2013年、2014年入社农户生产的粮食持续畅销,给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目前“政育”品牌的产品已通过农业部“三品一标”认证。合作社也被认定为张家界市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并成功加盟全省最大的种粮专业社——隆平粮社。

  按照水稻种植合作社的模式,扶贫工作组陆续组织村民成立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油茶协会,与省、市粮油公司建立起供销关系,并选派致富能手到长沙县、浏阳市学习花卉苗木种植技术。

  利用本地丰富的森林资源,扶贫工作组升级改造景泉村原有的一家木材加工厂,组建正茂木业公司。这家公司实行股份制,现已进行全面生产,解决了5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腰包鼓了,走路腰杆儿也直了。”参加了水稻合作社和油茶协会的村民满佰衡说,2014年他家的收入达到4万多元。

  “有产业的带动,就能增强感召力、凝聚力,能让村民切实得到收益。”王祥说,目前景泉村村民发家致富的干劲和氛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和组织方式,能把产品推向更大市场,这是贫困乡村将产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2014年,景泉村村民年人均收入3800元。王祥说,“通过扶贫工作组产业项目的带动,全村乃至全乡的经济发展至少提速了5到10年。”

  以点带面,构建脱贫新格局

  景泉村村民如今形成人人争先脱贫、带头致富的氛围,除了有产业发展的吸引力之外,还源自于一系列的扶贫工作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用满佰明的话说,是扶贫工作做到了“知村民的冷暖,顺村民的心意,扶贫扶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

  修路、通水、改电……每一个重大事项,都有村民代表、党员组长参与讨论和决策,扶贫工作组坚持所有事大家一起商量着办。

  办合作社、建公司、创品牌……每一个项目工程都让村支两委组织,让村民参与进来,投工投劳,建设家园。在项目的实施上,扶贫工作组坚持项目招标、财务公开,确保每一笔扶贫资金都用到刀刃上。

  省政协党组在全面制定扶贫规划时,将基层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省政协主席陈求发要求,“要抓好村支班子队伍建设,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给当地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带领村民致富的队伍。”

  扶贫关键是扶志,脱贫归根结底是景泉村民的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就能带动村民,转变理念,树立脱贫的信心。

  两年来,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扶贫工作组指导村支部,共发展新党员4名,转正2名,培养年轻后备干部2名,并组织选送支部书记和后备干部到省市党校、安江农校、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学习。期间,省政协机关各支部与村民小组结对,扶贫工作组、村支两委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形成帮扶机制。

  2014年5月,扶贫工作组为慈利县医疗系统申请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4190万元的器械捐赠,慈利县乡镇一级的医疗卫生设备得到有力补充。

  按照要求,扶贫工作组注重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对扶贫点进行帮扶,并发动了一批在外发展较好、有资金有技术有项目的人士回乡创业。两年来,各界人士共慰问困难户56人次,并多次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送温暖及送教下乡活动,捐款10万余元。

  2014年12月30日,省建设扶贫工作考核验收组对扶贫点两年扶贫成果进行了验收。

  验收组成员王星辉评价,省政协定点扶贫工作在为扶贫点带来巨变的同时,也为当地铺平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当天的验收座谈会上,村支书满佰明代表村民三次向扶贫工作组成员鞠躬致谢,向两年来持续关注景泉村发展的省政协机关致谢。

  卓力表示,虽然景泉村的驻点扶贫工作告一段落,但是省政协机关与扶贫组成员将持续关注和帮助扶贫点的发展,以确保扶贫的长效化。

来源: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作者:许望桥

编辑:杨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