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直挂云帆济沧海 2014“幸福岳阳”建设大盘底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亚平 熊雄 李红 编辑:杨洁 2015-01-29 09:24:34
时刻新闻
—分享—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014年,岳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550万巴陵儿女同舟共济,穿过惊涛骇浪,绕过暗礁险滩,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迈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幸福岳阳的新台阶,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文化软实力城市”,是全国唯一同获两项殊荣的地级城市。

  洞庭波兮木叶下

  岳阳经济的大船,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犹如逆水行舟。支撑岳阳财政半壁江山的长岭炼化和巴陵石化两个大厂,20年来首次出现长达两个月的停产检修。行船偏遇顶头风。岳阳市委、市政府没有被困难所压倒,面对一连串的经济压力,迎难而上,打出一记记组合拳——

  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动力。扎实推进“双百工程”、“三个一批”竞赛活动和“百日攻坚行动”,104个重大建设项目100个开工,103个重大前期项目21个提前开工。

  突出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精简各类行政许可事项166项,在全省率先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事项。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有序开展,新登记企业户数、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59.6%和98.5%。

  突出企业帮扶,壮大实体经济。深入开展11大重点产业和37家重点民营企业3年帮扶行动,实施《岳阳市重点民营企业帮扶资金管理办法》。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专项资金,新增银行信贷103亿元,获批建设用地1200公顷,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次……

  辛勤的汗水,赢得沉甸甸的回报。市长盛荣华称,2014年,岳阳GDP达到2676亿元,增长9.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1827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4亿元,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6.3亿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8亿美元,增长24.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新增城镇就业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

  这一串数字背后,凝聚的是岳阳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是攻坚克难、永不言败的豪情。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舸争流 ,善思善谋者胜,敢踏浪弄潮者胜。

  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岳阳有自己的独特办法。先是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科技对经济的贡献力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17%,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发明专利授权量115件。又将三个产业结构调整为10.8:54.1:35.1,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1个百分点。再次,大力扶持非公经济,非公经济占GDP比重上升到62%,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同时狠抓了可持续发展。万元GDP能耗降低6%,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省6个重点监控城市中排名第一,连续11年获评《福布斯》中文版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2014年,“五岳”建设硕果累累——

  建设“文明岳阳”,扎实推进城市管理“六大整治”、“八个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十项重点工作”,全省城市卫生暗访检查排名第一。

  建设“通畅岳阳”,高速公路“两路一桥”、临湖公路等项目加快推进,芙蓉大道湘阴段竣工通车,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04公里,完成危桥改造326座;完成4个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和419个行政村农网改造。

  建设“放心岳阳”,以食品安全为抓手,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2.2万公顷,疏浚沟渠2万公里,生产放心粮食总产315万吨,湘阴、华容、岳阳县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汨罗获评全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和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水产品总量稳居全省第一,湘阴获评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建设“宜居岳阳”,通过对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洞庭新城、市体育中心、市档案馆、湖滨和马壕污水处理厂建设,南湖水上游乐项目投入运营,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使用超过630万人次。

  建设“秀美岳阳”,农村环境整治纵深推进,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平江茅田村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湖光秋月两相和

  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二者不可偏废,这是岳阳市委、市政府早已形成的共识,如同洞庭湖光与秋夜明月两相唱和。

  让老百姓感到实在的,是财政投入的真金白银。2014年,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72.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23310元和11120元,分别增长10%和1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61亿元,增长11.9%。5.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让老百姓感到实在的,是基础设施硬件的改造。37件省市实事全面或超额完成,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4187套,城区提质改造小街巷547条、农贸市场11个,更新新能源公交车200台,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700户。

  让老百姓感到实在的,是软件建设的规范有序。“五大保险”继续扩面提标,住房公积金管理规范安全,“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清零。在全省率先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百村示范”工程,获评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

  让老百姓感到实在的,是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教育资源布局调整,阳光招生扎实推进,城区“大班额”问题化解初见成效,华容纳入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稳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欢乐潇湘·幸福岳阳”、“周末一元剧场”等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

  让老百姓感到实在的,是老有所养的机制进一步健全。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和单独二孩政策全面落实,重大疾病防控、公共卫生服务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扎实开展。城乡社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城区社区工作经费补贴逐年增长,岳阳楼区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让老百姓感到实在的,是居住环境的进一步整治。大力推进湘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和河道采砂规范化管理,扎实开展铁山水资源保护行动月活动,加强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列入首批世界保护地绿色名录。

  民生的改善,带来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先后成功举办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全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巴陵戏首次走出国门赴土库曼斯坦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洞庭渔歌》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名录,成功通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复查。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全国卫生监督工作先进市。安全生产事故各项指标继续下降,获评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市、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市。综治民调排全省第2位,获评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

  长风破浪会有时

  岳阳,被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要发挥岳阳作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作用,呼应“长三角”,着眼“中三角”,对接长株潭,辐射环湖区,将岳阳发展成为全省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岳阳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也是岳阳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新动力。

  新年如何应对新挑战,开创新局面?市委书记卿渐伟成竹在胸: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主动适应新常态,抓抢新机遇,着力促进“三量齐升”,大力推进“四化两型”,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创业,加快转型升级,强化风险防范,推进依法治市,加强民生保障,努力打造湖南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

  怎样务实推进“新增长极”建设?市长盛荣华称,已经厘清五条基本思路:建设“桥头堡”,构筑开放发展的前沿阵地;呼应“长三角”,深化与沿江城市合作;着眼“中三角”,实现抱团竞争与错位发展;对接长株潭,基本形成两型发展新模式;辐射环湖区,争当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先行者、引领者和示范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代一代岳阳人的不懈努力,岳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幸福。 (湖南日报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熊雄 李红)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亚平 熊雄 李红

编辑:杨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