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兑现承诺赢得民心 张家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纪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廖声田 编辑:杨洁 2015-02-11 10:36:03
时刻新闻
—分享—

  新春临近,张家界市城区东门巷“老店新味”餐馆的生意格外火,忙里忙外的老板曹现俊说:“困扰大伙多年的排污问题终于彻底解决,干净舒心,生意好多了,感谢政府和社区的关心支持。”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张家界聚焦“四风”,围绕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承诺整改不打折扣,以清廉务实新风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赢得满满民心。

  力破“老大难”

  张家界永定区崇文街道南正社区东门巷有1100多户、2000居民。多年来,居民向社区反映最多的“老大难”,就是东门巷排污问题和东门溪污水治理问题。曹现俊告诉记者,以前排水管经常堵塞影响营业,每年要多花1000多元请人疏通。提起往事,附近的祥云批发部老板李祥云也苦不堪言:“每逢下雨,溪水倒灌,街面都积满了水,仓库经常进水受损,2012年损失达1.7万元。”

  南正社区党总支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支部书记、主任李晓明介绍,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社区党员干部积极承诺,将这两个“老大难”作为头等大事来整改,目前东门巷300多米长的下水道改造全部完工,东门溪雨污分流正在紧张施工。

  提起此举,居民们大为赞赏。

  这只是张家界解民忧解民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张家界搜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有8个方面66个问题197个事项,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群众满意率达99%以上。

  力改“慵懒散”

  “有了自来水,挑水不再翻山越岭,有了路灯照明,晚上不再拿手电怕蛇咬,修公路架桥劳动出行也方便,河水也清了,又可以像以前一样洗衣了。”

  在桑植县空壳树乡龙虎山村,62岁的陈克军认为今年下半年,村里的变化最大。

  而这些变化,始于2014年8月19日的村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当时,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郭开朗亲临指导,要求“党支部、党员要时刻把老百姓装在心里,敢于奉献、敢于担责”。

  “开展批评是‘说事’,整改落实是‘办事’,光说不做,过不了群众这个关。”村支书陈湘介绍,以前村支部战斗力不强,村干部态度不好,“慵懒散”现象严重,群众也不信任。专题组织生活会上,村民代表提出16个具体问题,党员干部一一承诺整改,并在行动上让广大村民信服。

  陈克军亲眼目睹了村里的新变化。他说,村里党员干部起早贪黑,舍小家为大家,短短5个月内,村里铺设一条2500米的主水管、3000米的支管,98%的村民能正常用上自来水;团结煤矿建了污水处理池,对河道定期清理,昔日污水满床的河道变清变绿了;村道上安装了78盏太阳能路灯,出行方便了;新修建一条长710米覆盖3个村产业路,800多亩烟叶基地从此“不再远”。

  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既彰显了优良作风,又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密切了,感情加深了,大家凝心聚力共建美丽新农村。

  力求“民安居”

  “没想到我花甲之年能享这样大的福,不用花一分钱住上这么好新房。”2月6日,在桑植县利福塔镇舒家坪农村安居工程阳光院,盲人童国家在院子里喜滋滋地享受着冬日暖阳。镇党委书记廖华介绍,针对群众需求而整改,千方百计兑现承诺,通过免费入住,帮扶农村无自我发展能力的特困家庭,解决居者有其屋,过上好日子。

  “农村安居工程阳光院”共12套新房,建设资金来源于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异地扶贫搬迁、扶贫建房、民政帮扶、残疾人帮困、民委民族扶持等。12户特困家庭均为村里的无房户或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及其他困难户,他们已于1月8日正式入住。每套新房按两室一厅一厨一卫标准设计,配备床、柜、电视、炊具等大宗生活用具,住起来舒心方便。

  记者现场了解,桑植这一做法,在全省尚属首创,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省住建厅、省民政厅领导一致肯定;不仅节约土地资源,还创新了对无自我发展能力的农村特困群众的精准扶贫新方式,填补了民政救济的空白,走出了民政救济的新路子。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廖声田

编辑:杨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