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余蓉 左丹
2月5日,湖南省2015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湖南生源免费师范毕业生专场供需见面会,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全省14个市州及相关县市区教育局、学校负责人,2015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湖南籍、部分外省籍免费师范毕业生与会。
今年我省将有334名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毕业。本次供需见面会共免费向师范毕业生提供岗位1309个,其中双向选择就业岗位921个,本地生源就业岗位388个。每一名免费师范生有近4个岗位可选。双向选择就业岗位的招聘对象为湖南省生源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毕业生可以跨市州、县市区自主选择就业岗位;本地生源就业岗位的招聘对象为回生源地县市区就业的免费师范毕业生。
场面冰火两重天
记者在现场发现,省市学校展位前场面火爆,而一些偏远一点的基层学校却无人问津。
在来自长株潭的学校展位前,人头攒动,热火朝天。毕业生们拿着精心准备的简历来回穿梭,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长郡梅溪湖中学负责人告诉记者,短短一个小时,已经有20多个学生前来咨询,符合学校要求的也有5个。下一步就是试课,满意的话就直接签约了。
博才实验学校也已接到了10多个学生的简历。“有4个学生还不错,我们会通知他们试课。”该校负责人告诉记者。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市县学校展位前的门庭冷清。浏阳、岳阳、益阳等市州学校展位前,问者寥寥。而桃源、安化等县学校,更是无人问津。浏阳三中校长张小宝告诉记者,去年他曾招到了5名免费师范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又安心工作,非常满意。今年他本想再招收几名,可是目前这状况,恐怕要空手而归了。
空手而归的,还有常德桃源县教育局。该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局长在我出发时嘱咐我,本地生源生要全部签回来,外地生源的只要愿意来,也有多少要多少。可是现在,连本地生源都签到长沙去了,外地的又怎么愿意来咯。”
毕业生首选省市学校
陕西师大学生罗伟湘,学的是英语专业,是宁乡人。今天,她一口气投出4份简历,却全投给了长沙的学校,自己的家乡——宁乡,她一份未投。“长沙的教育环境好,发展空间大,我当然首选这里啊。除非实在没有学校要我了,我再回宁乡”。
华中师大学生周淑欢也做了同样的选择。她是湘西人,简历也全投给了长沙的学校,“回湘西暂时不做考虑,即使真的要回,也只回到吉首”。
华中师大学生马家灼,学的是学前教育。她选择回临澧县一家幼儿园任教,“因为我是爸妈唯一的女儿,我想陪在他们身边”。然而,像马家灼这样情况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湖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副处长谢民告诉记者,这些学生毕业于六所部属高校,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出身“高贵”,就业期待值自然就高,从个人职业发展和方便生活出发,他们更乐意在省市学校就业。他们受了那么好的教育,对自己的职业前途踌躇满志。省市学校肯定舞台更大、机会更多、待遇更好,首选省市学校也是人之常情。”
目标与现实有偏差
2007年,国家在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率先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目标直指为基层学校培养优质师资。然而,现实却与目标有了偏差。
华中师大对首届免费师范生的调查显示,学生与省、市重点校签订协议的比例为83.2%,而到中小城镇或乡村的仅占16.8%。北师大、华东师大的实际比例更低。湖南省截至去年已接收1349名免费师范生,到基层任教的比例为40%左右。
桃源县教育局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一本院校毕业生来县级以下学校任教的人数几乎为零,这将更进一步导致城乡教育的不平衡。基层学校招不到优秀老师,也就更难培养出优秀学生。
谢民说,吸引优质师资力量,需要政策导向,也需要基层学校自身做出努力。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个人发展都已成为毕业生选择的重要条件。如何创造更宽松的职业晋升通道、更有保障的物质条件,也是值得各基层学校深思的问题。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余蓉 左丹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