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生在自家废墟上捡到20多年前的荣誉奖状喜笑颜开。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邹仪 通讯员 杨丁香
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正稳步推进,3月底以前,江华瑶族自治县花江、水口、务江、贝江等4个乡镇1454户近7000人要全部搬离原住址,在汛期来临前,应急搬迁到临时居住地。时间只剩下一个多月了,这些应急搬迁的移民工作进展如何?临近春节,记者深入到该县水口镇、花江乡等冯河沿线乡镇,听取这些移民的心声。
走进花江乡黄石村花江组,今年50岁的王明英正在门口杀鸡,“昨天儿子和老伴拆掉了一半的房子,留着这一半一家人挤挤住,年后过了元宵再拆掉整座吊脚楼,到时候就真的举家外迁了。还好,我们已经在东田镇租好了房子,临时度汛期间,房租和生活费政府都为我们支付了。”王明英一边指着已经夷为平地的房屋废墟,一边将我们迎进她还未拆掉的另一半房屋内,表达对政府的感谢。屋内,王明英86岁的老娘正在土灶前烧火。几十年来,她夜夜枕着老屋后面冯河的波涛声入眠。而搬迁之后,她熟悉的波光与涛声,林海鸟鸣,都只能在梦中才能浮现。“舍小家为国家,不管怎么样,是我们应该做的。”临走,老人的话让我们动容。
离开花江乡,我们往水口方向疾驰。一路,可以看见沿河两岸的房屋正在陆续拆除,搬家的车子摆在路边,移民们一件件、一兜兜地往车子上搬行李。不少老人独坐在屋子门口,不舍离去。人们常说:亲情难舍,故土难离,难在哪?难在“家”不是一个物质的概念,更是一种精神的皈依,一种灵魂的寄托。家是根,是永远走不出的牵挂。当水库大水淹没了家乡,他们就再也回不去了。
对于水口镇山马村下冲组60岁的王任生而言,这已经是第二次移民了。他原来跟父母住在海拔800米左右的高寒山区,下山买点日用品来回要走一整天。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出资帮助他们搬下山来。从高山搬到平地,犹如从原始社会一下就飞跃到现代文明时代,王任生心里一直怀揣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心。如今,国家要扩建涔天河水库,他二话不说就带领家人立即拆房。我们到达他的旧居时,他还在旧房屋废墟上寻找一些有用的物品,看见一张1989年的《下冲组优秀集体》的奖状时,他赶紧捡起来:“这是我担任下冲组组长时获得的荣誉。”
来到水口镇文亮村槁梧组的郑友用家时,他的老房子已经拆掉一个多月了。如今,他居住在地势更高、也更为古老的房子里,这也是他全家的应急搬迁临时度汛处。郑友用告诉记者,这也是他家第二次移民了。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涔天河水库第一次建设,政府建好房子,动员他们从冯河边上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就是他现在居住的地方。后来,由于生活不方便,郑友用跟居住在周围的邻居们又陆续搬到了山下。现在,涔天河水库大坝要加高,这次他们要搬到更远的东田镇。“我们要支持国家建设,我虽然住回了原来的房子,但政府承诺给我们的,每户起点租金400元,多一口人加100元,每人每月200元的生活费,移民干部跟我讲了,不会少我们的。我很满意。”郑友用的话赢得了周围群众的一阵掌声。
若干年后,当昔日繁华永沉水底,我们也许不再记得这些村庄的模样,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可敬的移民——为了美好未来,他们泪别故土。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邹仪 杨丁香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