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盼一湖好生态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徐典波 编辑:刘飞越 2015-02-18 09:25:16
时刻新闻
—分享—

  2月17日,东洞庭湖畔,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徐亚平(右一)带领志愿者,成功放飞5天前救下的赤麻鸭。 湖南日报记者 徐典波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徐典波

  春和景明,东洞庭湖波澜不惊。

  2月16日一早,记者乘坐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的“巴比号”冲锋舟,去寻访水上人家。

  协会志愿者胡伏林、江科明、徐立君是老渔民,如今都上岸谋生,还成了“公益天使”。

  “越是年关越是有人铤而走险,所以志愿者春节轮班,坚守岗位。”徐立君豪情满怀,“保护洞庭湖,总要有人做出牺牲。”

  舟行水上,记忆中曾大行其道的电捕鱼已转为“地下作业”,密集的“迷魂阵”(非法捕捞工具)也难觅踪迹。绿得可爱的湖水、时而飞过头顶的鱼鹰,让慕名同行的知名摄影家杨一九和王柯淇心潮澎湃。

  “近年来,省里、市里对洞庭湖生态治理下了力气,加大了打击非法捕捞、非法排污和无序采砂的力度,蛮有成效。”

  江科明很自豪,“志愿者也功不可没,今年初有专家调查,洞庭湖江豚稳中有增,数量已过百头了。”

  “渔民收入应该有增加吧?”记者问。胡伏林说:“多年的枯竭式捕捞,现在洞庭湖常见的鱼种不到20种。长期滥捕滥捞,收入肯定会下降。”

  9时许,云雾渐散,东洞庭湖楼西湾不到2平方公里的水域,停泊着上百户渔民的“连家船”。

  船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飘成一道风景。

  岳阳楼区老渔民林凤仙独自在“家”补网,船上只有10多条干鱼是“年味”,略显寒酸。

  “为保护洞庭湖,3年前政府就禁止搞迷魂阵,我们全家收入由原来每年10来万元降到了3万多元,生活有困难呢。”

  林凤仙难掩无奈,“保护渔业资源和江豚是个好事,渔民可以不搞非法捕捞,但政府能否多出台些就业扶持等惠渔政策,鼓励渔民上岸?”

  江苏渔民陈益权和君山区渔民陈莲家的船泊在一块,两家3个孩子挤在一张木板床上。看到有人来访,孩子们显得有些局促不安。“都是‘栓’在船上长大的,没有见过世面呢!”陈莲直言,“还是岸上好!”

  “政府为你们建了渔民新村,为何不上岸?”江豚协会志愿者送上食用油,边帮忙贴春联边聊天。“我们也想喝自来水,但上岸难,还是船上花钱少。”陈益权的妻子诉苦道,“几年前转战江苏、海南养蟹,倒亏40多万元。”胡伏林开导说:“你们要讲究技术和经验。我和徐立君开了家小客栈,生意还不错,协会不少渔民志愿者上岸比较成功,现在还转型保护洞庭湖。”

  11时许,老渔民匡远才微笑着坐在自家船头,显得很幸福:“打工的儿子匡小林回来陪我过年啦!儿子靠本事吃饭,每个月近5000元工资!”谈到新年希望,匡远才说:“我还是住在船上,我的家当都在这,舍不得。”“渔民最好上岸就业,也可以继续打渔,但必须遵纪守法,捕鱼者要能成为护渔人。”匡小林满怀乡愁,“出门在外,最期盼家乡有一湖好水好生态。”

  水流得很慢,我们也走得很慢,仿佛只有梦想,在时间和流水之间疾驰。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徐典波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