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驻长沙部队官兵在湖南雷锋纪念馆参观。当天,200余名驻长部队官兵来到湖南雷锋纪念馆,参观雷锋生平事迹陈列,并向雷锋同志塑像献花篮。湖南日报记者 徐行 摄
湖南日报记者 王茜 实习生 毛敏轩
83岁了,一辈子只做传播雷锋精神这一件事。他就是雷锋纪念馆终身荣誉馆长——雷孟宣。
3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长沙市岳麓区的园艺小区,拜访了雷孟宣。
雷老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寒暄话不多。但一提到雷锋,他就滔滔不绝。
“我爷爷和雷锋的爷爷挂着亲,妈妈和他妈妈是好友,我和雷锋是同宗同辈。 我们老雷家出了这样一个人,是家族的骄傲,他身上继承了‘忠孝家风永,勋功世泽长’的雷家传统。”
其实,雷老自己也以身作则,传承了雷家传统,诠释了雷锋精神。
1963年,雷孟宣作为荷叶坝完全小学的优秀教师,被选派到第一师范进修。恰逢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孟宣认为身为雷家人,继承宣传雷锋精神是应尽之义,主动向校友、同学、市民们宣讲起雷锋。
也许源于他对雷锋充满热爱与崇敬,他的演讲总是充满激情。慢慢的别人都知道有个雷锋同宗同辈的雷孟宣,“他会讲雷锋。”
当年,长沙县拿出300元,想办“雷锋生前事迹展览室”,地点就在荷叶坝小学,政府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为了节约经费,雷孟宣决定自己用板车去拉废弃的展板、木框之类的材料。他联系了潘家坪之前办过展览的单位,对方爽快地答应了。
可是,运输成了大难题。上世纪60年代,长沙交通不发达,湘江上没有架桥,从河东到河西中间要坐轮渡。
雷孟宣用板车拖着展览材料走了15公里,这15公里地成了一场爱心接力。他边走边宣传雷锋事迹,很多热心市民深受感染,自愿帮他推车,无论上坡、下坡,还是坐船渡河,总有市民紧随其后,最后随他一起到达的有30多人。
“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力量!”谈起这件事,雷孟宣心里暖暖的。
从筹建雷锋纪念馆,到编外讲解员,再到当上馆长,雷孟宣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扬雷锋精神的事业当中。
只要有人想来参观纪念馆,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他都会随叫随到,“不管什么时候,来学习雷锋、参观纪念馆的,只要叫我,我必定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万杆竹。”这是退休后雷孟宣的生活写照,他将自己的爱好与传承雷锋精神结合起来。
每次外出,他都带着数幅画,只要遇到好人好事,比如公交车让座的,雷孟宣就会将自己的画送给他,每幅画的落款处会有“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大字。“我送画是希望他们不要忘记这幅画是如何得来的,永存向善之心。”
“我要一直讲下去,一直做下去,直到我再也动不了的一天。”现年83岁的雷孟宣每周仍然会抽三个上午的时间,在和馨园社区的老馆长故事吧定时开讲,讲雷锋的故事、讲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要把雷锋精神一直传播下去。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茜 毛敏轩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