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3月5日电 题:雷锋家乡推动学雷锋常态化 涌现各类模范人物400余人
记者 李俊杰 傅煜
湖南省望城区是雷锋的家乡,也是雷锋曾经生活18年的地方,更是赋予他丰厚的精神养料的摇篮。近年来,望城区在积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从长沙主城区进入望城区域地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带有浓郁望城特色的雷锋雕像和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书本样式雕塑。而一些公交站、广场、公园、校园等公共场所,均可看到雷锋日记、雷锋形象等独特的城市标识。
“推动‘雷锋家乡学雷锋’活动走在全国前列,且以雷锋精神为指导,让学雷锋常态化深入望城的每个细节,一直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也是望城发展的不竭动力。”望城区区委书记谭小平告诉记者,到望城工作的这些年,他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一定要把雷锋故乡建设好,并留下点什么,包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看得见的是城乡面貌发现变化,物质财富要壮大起来;看不见的,是雷锋故乡的人文精神如何弘扬,把望城的特有品质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
“比如我们建立雷锋雕像这些标识,不仅仅是告诉人们你已经进入雷锋家乡望城,同时也提醒你时刻要以雷锋作为榜样。”谭小平说。
2011年,望城撤县设区,成为长沙第六区。作为年轻的新城区,很多事情要办,财力总显不够。但该区将民生作为第一要务,把扶贫济困作为新时期学雷锋的重要内容,把助困帮困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坚持用财政为困难群体兜底,使学雷锋活动产生强大的政策引导。
2013年,望城区委、区政府以1号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加大困难群众帮扶力度推动扶贫济困工作常态化的决定》,明确到2015年,实现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劳有所业、困有所帮、难有所济“七大目标”,真正实现以扶贫济困常态化来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为确保帮扶救助及时有效,该区在2013年春节前率先全国成立“雷锋580”紧急救助中心,开通24小时救助热线,负责对困难群体的紧急救助受理、转办和跟踪督办。
望城区桥驿镇白石村低保户易长庚患淋巴瘤,妻子周灿患尿毒症,16岁的女儿正读职高。今年2月,无钱继续住院治疗的他试着拨通了“雷锋580”紧急救助热线,“雷锋580”第一时间派志愿者入户调查,并将其窘况及时反馈给区雷锋慈善会,不到7天的时间,他就领到应急救助款1万元,顺利实现就医,缓解了燃眉之急。
据统计,救助热线开通以来,已受理各类来电来访2011人次,协调发放各类救助金540多万元。
为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享受更多的改革成果,从2013年起,望城区明确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5%用于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并成立雷锋慈善事业基金会,将每年3月定为“慈善活动月”,广泛发动全社会汇聚爱心,为扶贫济困活动开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
以服务困难群众为依归、受党委政府引导支持的湖南首家“雷锋超市”也源自望城。说它是超市,其实是一个免费供应困难群众生活物资的中转站。这里的物资一部分由当地民政部门调拨,一部分由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捐赠,救助对象分为两大类:社区低保户、五保户、老弱病残特困户,以及一些临时救济对象。仅西塘街社区的“雷锋超市”就已帮助困难群众2164人。而今,“雷锋超市”已在湖南“遍地开花”。
在望城,一大批“雷锋式”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队是又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里的“爱心妈妈”、“热心青年”、“亲情学子”等十大志愿服务队,拥有注册志愿者3.6万人,仅百姓城管志愿者协会会员就超过万人。志愿者积极参与扶贫济困、医疗保健、法律援助、城市管理等志愿活动,初步形成了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的长效机制,社会志愿服务正逐步走进城镇乡村、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成为雷锋家乡新的社会风尚。
谭小平认为,学雷锋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生活需求,领导干部更应率先垂范。2012年8月,望城区百姓城管志愿者协会成立,谭小平第一个报名。接着,该区各条战线的领导纷纷加入,湖南第一支不分级别的“百姓城管大军”由此建立。
为激发更多“有定力,想干事”的干部为民服好务,望城区积极培养敢于担当、勇于攻坚克难的“狮子型”干部,并于2013年率先搭起“赛狮台”,将领导干部的好坏评判标准交给老百姓,由百姓“点赞”说了算,让那些有工作实绩、热心为民服务、勇于创新克难的干部有机会脱颖而出。
为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望城区还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学雷锋评比,积极树立学雷锋典型。近年,该区通过评选“雷锋之星”,“五朵金花”、“光彩之星”等一大批扶贫济困、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积累了强大的正能量,在全区基本形成争学雷锋、同做善事的社会风气,涌现出各类模范人物400余人。
“出了雷锋学雷锋,学了雷锋出雷锋,这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谭小平说。(完)
来源:中新网
作者:李俊杰 傅煜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