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为俞毅,右为李韧。 图/张杨
湖南日报记者 熊远帆
名片
在长沙的民间话剧圈,没想好戏剧工坊算是小有名气,从《爱情疯人院》、《公公没想好》、《斑马@斑马》到《疯狂周末》、《手枪手》、《非她不娶》等。这个全部由80后和90后组成的民间戏剧机构一直致力于话剧的推广,无论是演出,还是指导教学,他们的梦是让长沙有剧可看,也有人看剧。
故事
空荡荡的长沙冬天,骚情难忍时,要去到哪里?
“我梦想着在这风月界绽放!爆炸!流脓!”
1月31日,这是没想好戏剧工坊新年前的最后一场演出。
这天晚上上演的戏叫做《手枪手》。
宣传时,这部戏被贴上了“重口味”的标签,海报上一只呈握物状的手,让人很快明白了“枪手”的含义。
故事的背景在民国时期,一个房间里,两个知名的风月作家,3个寂寞的手枪手,他们在荒诞中游走于梦想和现实的两极,圆滑于生命和死亡的边缘。
演出当中,笑声不断,一些女性观众捂脸偷笑,一位50岁左右的大叔笑得连座椅一起仰倒在地。
落幕后,李韧和剧中3位演员开始收拾场地和打扫卫生。
这3位演员:一位是“没想好”的创始人俞毅,一位是导演王天步,一位是青年演员刘鑫。他们在戏剧工坊里往往不单是演员,还身兼数职。
想不到的是,他们这些主创都是不拿工资的。
创始人俞毅除了平时导演剧目外,还做婚礼主持人:“从制作人、导演到演员,剧团的每个人都是兼职,平时得上班,话剧的策划沟通与排练都是在业余时间。”
制作人李韧,从高中时期开始就一直在国外游学,直到2010年受聘长沙市文化局,进行两馆一厅的筹备工作才回到国内。
他在这个工坊里负责运营工作,还管理着他们演出地——“爱剧场”。这个剧场位于长沙市最繁荣的五一广场附近的一栋高楼内,仅80平方米,不到80个座位,每月的房租却达到了7000多元。
“高房租是艺术最大的敌人。”俞毅说。
虽然是这么小的剧场,但表演不能说不专业。因为在狭小的空间里演出,演员几乎与观众零距离,演员将时时接受观众的反馈,来不得半点疏忽,以至于有许多专业剧团的演员初次来演时还会常常感到不习惯。
不过,最难的并不在这。
一个话剧从筹备到排练到演出,一般需要3个月到半年时间,期间他们还要面对各种招商失败、票房惨淡的风险。一旦在票房打不平制作成本的情况下,大家还得掏钱自己承担。即使成功了,也多数只能勉强保障运营,从真正的商业角度来说,这并不属于一个好的文化项目。
2009年寒冬,他们的第一出戏《爱情没想好》出现在一间酒吧的狭小舞台,卖出去19张票,到现在演出300余场,票价从20元涨到100元,剧团还只能算在勉强维持。
“其实说期望,那我真还没想好。我这个人物质欲不强,就希望长沙是一个有话剧的城市,有人演戏有人看戏,或者能让我们这些演员能够不去干别的,靠演出一个月有几千块钱生活,就够了。”俞毅说。
“我的梦想没有想好,但做了再说,别等到想好了,什么都黄了。”
他们是这么解释为什么叫做“没想好”的。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熊远帆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