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涟源一中一老师从不给学生补课 培养出12名北大清华学生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余蓉 左丹 编辑:杨洁 2015-03-11 10:30:01
时刻新闻
—分享—

  上图 3月9日,课余时间,尹立新和他的学生用打乒乓球的方式放松心情。 通讯员 摄

  下图 3月9日,尹立新和同学们一起读语文课本,领略语文之美。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余蓉 左丹

  近日,首届湖南省高中教师高端研修班开班。经过层层遴选,40名全省优秀教师济济一堂,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其中,培养出12名“北大”、“清华”学生的涟源一中老师尹立新的教学心得引人关注——“不补课,慢慢来”。

  在“教育焦虑症”流行的当下,有偿补课、成建制补课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尤其在市县级城市甚至泛滥成灾。尹立新老师如何“独善其身”?3月5日,记者来到涟源一中采访寻找答案。

  1“从未在课外开展过有偿补课,挣‘外快’”

  尹立新今年48岁,单单瘦瘦的,1989年毕业于娄底师专,一直从事语文教学,至今已是第27个年头。

  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位“闲云野鹤式的老师。”“去年暑假,我们几个关系好的同事相邀准备搞一个暑假培训班,他的名气大,想邀请他参加,没想到被婉拒了。以前,也知道他不在外面给学生有偿补课,但如此坚守,还是令我们感到有些惊讶。”同事吴海华老师谈起此事感叹不已。

  “多亏了尹老师。要不整个寒假我都在补习了。”3月5日,高一C1406班洪小金高兴地告诉记者。原来,上学期期末她语文成绩没考好,妈妈非常着急,赶紧让她找尹老师请求寒假“补课”,尹立新听到后告诉小金:“你不需要补课。高一本来就是一个适应的过程,一次考试成绩的好坏并不代表着什么,要以平常心看待。关键是打好基础、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后成绩自然也就稳定了。”在他的劝导下,小金妈妈放弃了“补课”的念头,小金也终于度过了一个轻松的假期。

  如今补课之风盛行,涟源市也不例外。社会办学机构纷纷抢滩寒暑假“补课”,为招揽生源,他们经常到学校去高薪聘请名师任课。虽有规定,公办教师在任何时间都不允许有偿补课,但很多老师受不住诱惑,便偷偷地去了。

  作为常年教高三语文的骨干教师,并培养了12位北大、清华学生的名师,尹立新也经常得到这样的邀请,一节课的酬劳高达300元,但他却不为所动。尹立新说:“我家境中等,也不穷困潦倒。顶多是别的老师开车我走路,这我不在意。让我违背我自己良心去挣钱,我觉得没必要。这27年来,我从未在课外开展过有偿补课,挣‘外快’。”

  尹立新坚持不“补课”,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认为利用寒暑假补课对学生身心健康是有害的。“学生的学习时间每天从早上7点持续到晚上10点左右,已经是超负荷。寒暑假的设置就是为了给孩子们减压的,让他们彻底放下课堂学习。若还是成建制的补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这也不符合教育规律。”

  涟源市教育局局长石进科佐证了这一观点。石进科介绍,现在涟源的家长在寒暑假都争相为学生“报班”,学生学业负担沉重。高中学校里,80%以上的学生戴上了眼镜。2014年下学期期末体育大抽查时,某所教育质量还算上乘的中学的初二学生成绩,平均居然只有70分(达标分为100分),学生身体素质之差令人心惊。

  2 “不着急,慢慢来”

  坚持“不补课”的尹老师,对上好课堂45分钟,却格外上心。

  “上他的语文课是一种享受。”尹老师曾经的学生、现在的同事、涟源市一中的物理教师刘技感叹。

  “他每次备课都非常认真。常常是我们已经下班了,他还在办公室准备第二天的语文课。每天都比我们多工作半小时。”同事吴海华佩服地说。

  尹立新爱读书、爱教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他在课堂上,他的文言文讲解总是声情并茂。枯燥无味的古文在他的讲解下,变得生动,引人入胜,令人着迷。

  “‘说曹操,曹操就到’,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总能吸引学生们的好奇。而尹立新就在对问题的抽丝剥茧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自己找出答案。“一堂课要上得好,就得有学生自己思考讨论的时间,当然要慢。”尹立新说。

  尹立新的“慢慢来。”还体现在他上课不赶进度,也不拖堂上。高三年级老师们都着急尽快进入复习阶段,恨不得一本书一节课上完,而尹立新却还是按部就班上课。有一次,他教的班比同年级别的班慢了两篇课文,学生忍不住在课堂上催促起来。尹立新就问:“考试是考你学了多少课文呢,还是考你学会了多少内容呢?不着急,慢慢来。学习并不是你学了就一定会,而是你学会了,才能触类旁通。

  奉行“慢慢来”的尹立新,对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主动学习有自己的一套。“每学期开学第一堂课,我都不带教案上课,专讲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喜欢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尹立新也不赞成题海战术。“多阅读,扩大阅读面”,是他鼓励学生提高成绩的秘诀。尹立新觉得:“一味地求多,一味地求快,比如快速阅读、快速作文,这是急功近利的做法。教育是育人,要尊重人性,张弛有度。课堂学习要认真,课后看闲书既是放松,也是另一种学习。”

  确实也很有效果。2005届的刘振华、2008届的陈淑君等学生,都是语文科目偏弱,后来补了“阅读”这门课后,成绩都迎头赶上,分别考取了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

  3 “因为他把学生当作了自己的宝贝”

  “教书是我的工作,育人是我的追求。”尹立新这样介绍自己。

  而“不补课,慢慢来”的尹老师又是如何培养了那么多名校的学生的呢?“因为他把学生当作了自己的宝贝。”学生刘技这样评价自己的恩师。

  他坚持“不补课”,但对于课后学生有疑难去找他,他都是有问必答。若学生有哪里不懂,尹立新就在课间答疑;若发现学习方法不对的,他就及时指出来。

  “我们家长非常感谢他。我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不高。尹老师费尽心力引导他学习,从未收过任何费用。还常常跟我们家长说,45分钟学好了,就不要补课了。孩子若成不了人才,就做一个好人。孩子毕业9年了,一直忘不了他,我们也很感谢他。”家长欧阳贵昌感激地说。

  在他的班上,上课不认真听课看自己的书是可以的,布置的作业不完成也是可以的。“有的学生很聪明,他没有专心听课也把内容听进去了,一般性的作业对他是重复劳动。如果一味地去批评他,就是不尊重他,反而会激起逆反心理。”尹立新说,在学习上,他都是区别对待。

  但在生活上,他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2005届的刘振华,学习成绩历来优异,由于他家住得比较远,离学校还有10公里左右,学校特意安排了一间单间宿舍免费供他居住。但尹立新并不赞同,刘振华在其影响下也选择继续走读,反而没有了心理负担,后来顺利考上清华大学。

  尹立新说,高中是学生求学的重要阶段,但同时也是青春期,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还面对着成长的各种困惑。教学生如何乐观面对挫折,也成为尹立新的课程内容。“现在的教材也增加了很多关于人生智慧的篇目,关于佛学、哲学都有涉及。我经常给学生讲讲佛学,告诉他们看淡功利,以平常心看待人生挫折,现在很多学生有了困惑也会主动来找我谈心。”

  涟源市民肖红军告诉记者,尹老师是一位让人“走心”的老师。他弟弟以前是尹立新的学生,因为语文成绩不理想,尹立新在暑假上门家访,指导其学习方法。肖红军家住在乡下,离学校比较远,尹立新搭公交车坐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他妈妈十分感动,临走时抓了只家养的土鸡要送给老师,可尹立新坚决不要,晚饭都不肯吃就回去了,这一份“走心”的关爱让他们印象深刻。

  如今,尹立新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回到涟源后,第一件事都是前来看望他。他自己有空的时候,也经常联系这些学生,问问他们的近况,“一日为师,终身为友。我是不会忘记这些学生的。”尹立新说。

[NextPage]

  补不补课,由谁做主

  湖南日报记者 余蓉 左丹

  近些年来,在越来越激烈的升学压力之下,补课之风越刮越大。3月5日,记者来到涟源市一中,当面采访的5名高一学生中,就有4名学生补过课,另一名学生的父母也强烈要求他补课,补课风气之盛可见一斑。

  与之对应的,是学生对自由时间被侵占的不满和无奈。“我们才是学习的主人,可是在补课问题上,为什么没有人听听我们的意见呢?”一名学生这样问记者。

  学生:

  不是在补课,

  就是在去补课的路上

  现读高一的龙峥告诉记者,她因为成绩不理想,从初中开始父母就给她报补习班。每年的寒暑假,她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眼看着小朋友在玩耍,自己却不是在补课,就是在补课的路上。情绪低落的龙峥干脆就在课堂上发呆,或者睡觉,补课效果可想而知。无奈父母望女成凤心切,丝毫不肯退让,为让她上补习软硬兼施,这让龙峥烦恼不已。

  另一名高一学生周晓青,成绩一向优秀,可也没有逃脱补课的命运。“每次期末考试妈妈就看成绩,哪门低就补哪门,永远没有玩的时间。”谈及补课,周晓青一肚子委屈。

  记者问卷调查了50位高一年级的同学,其中上过补习课的有30位,超过一半。这30位同学中,又有18位并不愿意补课,只是因为家长要求,或者是大家都在上补习,才迈进了补课大军。

  补课大军的壮大,折射出了家长普遍的“教育焦虑”情绪。小学阶段补特长,中学阶段补文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选择。上名校、考大学,给优势科目加分、给弱势科目补缺,这些都是让孩子补课的理由,家长们你追我赶,唯恐落后。

  教育部门:

  补课难以“一禁了之”

  为了保障师德、师风的建设,同时为了遏制这股补课风,国家早就出台了“禁补令”,湖南省教育厅也出台了相关措施,禁止学校、老师组织学生成建制补课。但这种现象却屡禁不止。

  涟源教育局局长石进科介绍,这有各方面的因素。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导致很多学校、老师不顾“禁补令”,仍偷偷组织学生补课;有些则是家长相互攀比,看见别人在补,则要求自己学校也补。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因素,暑假补课老师收入至少是1万元以上,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涟源一中副校长李军书也认为,补课难以“一禁了之”。虽然升学率已不是学校考核的硬指标,但是这种压力依然客观存在。学校被升学率绑架,学生被高考绑架,那么,学生的休息时间就必然被补课绑架。学校的补课被取消,就火了社会上的补课机构,而且费用更高,家长和学生的负担也更重。

  专家:

  请把决定权交还孩子

  在这场红红火火的补课经济背后,孩子们的休假的权利和玩耍的需求,都被忽略和否定了。日复一日的学习,使得他们精神长期紧张而疲惫,身心所遭受的伤害令人心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张传燧认为,应该把选择补不补课的决定权交还孩子。“孩子不愿意补课却强迫他去补课,补课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家长难免恨铁不成钢,有的家长可能还会以‘花这么多钱你也不长进’、‘你怎么这么笨啊’等类似的话批评孩子,这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的补课有百害而无一利。”

  张传燧认为,家长这种跟风似的报补习班,是被社会现实绑架了。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目前成才的出路依然以考试升学为主,如果社会给成才更多出口,教育给每个孩子提供更多符合自己特点的发展空间,补课之风就不会如此激烈。

[NextPage]

  让尹老师的坚守不再孤独

  朱永华

  一直坚持以课堂教学为本,拒绝有偿补课,倾心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的尹立新老师,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但是他也显露出一种“孤独”——毕竟,甘于清贫坚守20多年,需要不同一般的定力;毕竟,有幸在条件相对较好的示范性中学,能够以10多名“北大”“清华”弟子彰显实绩的老师不在多数。

  在与老师们的探讨交流中,一些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先天条件”不足的学校和学生在学习时间上加量加码仍然是一种弥补差距、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教育主管部门对升学指标松绑,而大多数家长对子弟的升学期待对学校产生“倒逼效应”;目前条件下,教育不是高福利行业,老师待遇不高,而市场化的教育资源是改善教师生活状况的一条现实渠道。

  尽管如此,担负“百年育人”重任的教育,终归将回归到符合其自身发展的正常轨道上来。也许,若干年后,当教育恢复到它应有的常态,社会为人才成长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渠道,学生不再为升学压力鏖战题海,教师也在宽松的氛围中履行其“传道授业”的天职。那时候再回眸今天的教育,只能视之为一种转型时期的“应急状态”,因为“模式化”教育生产不出拥有创造力、创新力的人才,考试机器即便出类拔萃,也难以承担振兴民族国家的重任。

  也许,从“应急”到“常态”需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一批坚守“师道”的老师们发出的点点星光烛照前行的方向,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为教育的健康发展铺就康庄大道,而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则为人才成长发展开辟出崭新的天地。

  由此看来,尹老师们的坚守既是教育本色的体现,也是未来教育的走向。期待更多的先行者勉力笃行,让这样的坚守不再孤独。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余蓉 左丹

编辑:杨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