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500村民自筹28万元建骨灰堂 700位置已预订60多个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李琪 邹莹 编辑:申太阳 2015-04-03 08:22:09
时刻新闻
—分享—

  4月2日上午9时,长沙市公安局组织100余名公安民警来到湖南革命陵园,向烈士墓墙敬献花篮。 通讯员 王思鸽 摄

  4月2日,市民献花寄托哀思。当天,长沙市雨花区高桥街道怡园社区举行清明公祭活动,缅怀革命先烈。

  记者 郭立亮 沙兆华 摄影报道

  这个清明节,当株洲市攸县上云桥镇高岸村其他村民都撑着船,淌过洣水河去为亡故亲人扫墓的时候,尹金生却是步行到了存放父亲骨灰的骨灰堂,摆上贡品,为老人家清扫墓碑。这个偌大的骨灰堂里,目前仅存放着这一位老人的骨灰,他是全村第一个放弃土葬,将遗体火化放进骨灰堂的老人。

  2014年,高岸村摒弃传统土葬习俗,村民自发筹款建起了骨灰堂,其中有20多位老人卖掉了购置多年的棺材。2015年年初,骨灰堂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经有60多位老人预订存放格。

  几十年来村民过河买地葬人

  实行土葬几千年的农村,为什么会建骨灰堂?“一是因为村里已经没有地来土葬老人,二是丧葬费用太大,给村民造成了很大压力。”高岸村村支书杨渠生介绍,高岸村井弦组和庄屋组靠近河边,两个组近500人,人均占地不到6分,葬人只能占用耕地,因此几十年来村民大多只能过河买地葬人,还时常发生沉船事故。

  2014年,该村组村民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借鉴外地殡葬改革的做法,将遗体实行火葬;并建设一个骨灰堂,集中安放逝者的骨灰。

  村民自筹28万建起骨灰堂

  尹书成是高岸村骨灰堂建设的牵头人。他回忆,自己刚提出这项建议时,一些老人表示不理解,甚至强烈反对。

  尹书成给村民算了一笔账:除了不会占用家里有限的耕地外,建骨灰堂后,可以省去买棺材、修坟等费用,仅这一点就可以节省近万元。

  “只要老人活着时对他好就行,死后折腾得再大,也只是浪费钱财。”尹书成的账本与观念,逐渐得到村民的支持,全村500多人全都签字同意。“先后筹了28万元,现在已经基本完工。”尹书成透露。

  “落叶归根,人死了就要埋地下,这种传统老观念很难改。”在骨灰堂预定好位置的村民尹国华说,以前在坟地办丧事、祭祀很容易引起火灾,在骨灰堂里办丧事,风刮不着雨淋不着,干净安全,老人走得安心。

  部门回应

  政府出“政策”引导葬改

  “我们一共有700多个位置,已经预定了60多个,”尹书成介绍,“虽然主体建筑已经完成了,但我们筹的钱也已经用完了,希望政府能够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株洲市攸县民政局社会事务股主任黄雪江认为,“骨灰堂不仅能节约土地资源,还能减少丧葬费用,减轻村民负担。”黄雪江介绍,为了引导殡葬改革,攸县殡葬惠民政策全面覆盖低收入群体,攸县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家庭火化可获1800元的抚恤费。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李琪 邹莹

编辑:申太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