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司念伟
凌晨4时跟车买菜,手执铁锹炒菜,此种工作在大学生田埂看来:“没技术含量,根本不屑于去做。”
34岁的食堂工人邓云辉,没想到有一天会走进大学课堂,和天天打交道的大学生成为“同桌的你”。
改变两人的,源于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拍摄的纪录片《变形计》。
4月2日晚,《变形计》在该校公映。面对近1000名师生的掌声,田埂坦言:“经历‘变形’,才会懂得珍惜现在每一天,感恩身边每个人!”
“食堂阿姨手一抖,一块肉没了!”“食堂饭菜除了辣椒,还是辣椒。”“学生太娇惯,抱怨这不好那不好,剩饭剩菜一大堆”……面对学生和食堂员工的相互“吐槽”,能不能让学生和食堂工人相互体验一下各自生活呢?学校宣传部长徐振祥和后勤处长张泰来一拍即合,《变形计》应运而生。
去年9月,摄制组选定土建学院大二学生田埂和食堂工友邓云辉互换身份。
凌晨4时,田埂跟食堂师傅去买菜。4小时一晃而过,回校将5个食堂的菜分别卸下,9时多吃完早饭,田埂被安排去切菜。“切辣椒与大葱时,味道太冲,眼泪都出来了。整个上午,我的眼皮一直在打架,只好硬撑着。”下午,田埂学着做包子,打双皮奶,煮粉条,工作间无空调,他的工作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没想到食堂师傅这么辛苦。”
没上过大学的工友邓云辉坐在了古建筑规划的课堂上。整个上午,他一直坐立不安:“不知道如何和同学们互动,也害怕老师的提问。”可是,任课教师刘文娟毫不客气地点了邓云辉的名字,请他谈谈对中国古建筑的认知。“岳阳楼还是蛮有气势的……我就说这么多吧。”邓云辉羞涩地完成了大学课堂“处子秀”。
听到下课铃声,邓云辉长出一口气,他设身处地感觉到了学生的压力,“成天都有课,晚上还有作业,学生也是蛮辛苦的。”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亚平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