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4月11日讯(记者 胡宇芬) 据今天《人民日报》报道,近日引发社会关注的稻种“两优0293”没有参加过农业部组织的超级稻品种认定,不是“超级稻”品种。该品种于2006年审定通过,审定时已充分考虑了该品种高感稻瘟病这一情况,因此审定意见中明确规定:适宜在安徽等长江流域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超级杂交水稻是农业部超级杂交水稻培育计划的成果。该计划于1996年提出,由袁隆平院士主持,先后实现了超级杂交稻第一期亩产700公斤、第二期亩产800公斤、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攻关目标,并于2014年10月完成了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的科研攻关。据2014年统计资料显示,经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的推广面积已达到1.36亿亩,约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30%,平均亩产达到590.8公斤,与同等种植条件下的非超级稻品种相比,亩增产68.8公斤,增产幅度达到13.2%。下一步,超级稻的研发与推广重点将向中低产田发展,继续促进水稻单产水平的提升。
2005年—2015年,农业部累计冠名了146个超级稻品种。目前仍有118个超级稻品种在确认范围内。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在新修订的标准中,将南方稻区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由稻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大幅度提高到不高于7级,且对抗性不达标品种实行一票否决。
隆平高科表示,“两优0293”自2008年开始在安徽推广,仅在安徽蚌埠就累计推广14万多斤,一直未出现感染稻瘟病大面积死亡的情况。2014年,安徽和江苏等省遭受罕见的阴雨、冻害天气,其中蚌埠气温为半个世纪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安徽当地的极端异常气候导致,包括“两优0293”等容易感染稻瘟病的水稻品种感染了稻瘟病而出现减产或绝收情况。
事发后,隆平高科委派专人查看受灾区域,核实受灾面积,协调当地政府进行了保险赔付,同时也免费提供种子等措施对受灾农户恢复再生产给予了一定的帮助。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宇芬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