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15位湖南人就有1人参加抗日 省图留存140位抗战老兵的记忆
口述历史志愿者持续招募,搜索QQ群423296485加入我们吧
记者/刘玉锋 匡萍
一名永州的志愿者说,他们花三年时间在永州寻找到100多位老兵,希望得到更多社会力量的帮助;湖南城市学院的学生组团为老兵做口述记录,期待成为湖湘口述历史培训基地的“小分队”;一名镇卫生院医生一心想寻访家族历史,意外与抗战老兵相识……
4月5日,《省图留存140位抗战老兵的记忆》见报后,很多读者打来电话、加入湖湘口述历史QQ群,或提供抗战老兵线索,或讲述他们与老兵的故事。
想了解家族历史,意外与抗战老兵结识
长沙县福临镇卫生院的医生黄建成的故事有点曲折。2014年,他认识了两名黄姓抗战老兵,并促成了其中一名老兵和他在广西相熟的一位老乡见面。当时他一心想要了解自己的家族史。
小时候,黄建成听爷爷说,他们属于汀龙黄氏一脉。但家里没有族谱,也没有相关资料。“我为什么姓黄?”、“我们究竟从哪里来?”这些问题他一直想弄明白。四五年前开始,黄建成开始有意识地寻根、找族谱,一有空就到处找黄姓老人聊天。
2013年,黄建成收到福临镇书记转发给他的一条微博,说一位生活在南宁的抗战老兵黄刚离家70多年了,想回家乡福临来生活。2014年清明节,黄建成带着黄氏宗亲会里的几个老爷爷去了一趟平江九峰黄氏宗祠,想弄清楚汀龙黄氏究竟是从九峰迁过来的还是直接从江西过来的。在那里,他将老兵黄刚想回乡度晚年的愿望告诉了宗祠负责人黄俸仁。5月,70多岁的黄俸仁赴南宁黄刚老人家了解情况。6月,黄建成同关爱老兵之家、平江岑川镇政府等机构一起将90多岁的黄刚接回了平江。8月,黄刚回到家乡福临。
回到福临后,黄建成时常找黄刚聊天,黄刚提到,他在广西抗战时认识了一个在那边为运输军需物资修路的同乡,叫黄雁宾,感叹“再能见上一面就好了”。恰巧,黄建成的舅外公就叫这个名字。2014年中秋节,黄建成邀请黄刚来家里过节,并促成了两个老朋友的相见。
2014年11月,黄建成跟随福临镇文化站站长下乡搜集抗战资料,又认识了一个黄姓抗战老兵。获得抗战奖章后黄德明老人满脸笑意、脚下生风的样子让黄建成印象深刻。
和抗战英雄这样的黄氏宗亲接触后,黄建成更想了解汀龙黄氏的故事了。2012年,他曾几经周折寻到了两套黄氏族谱,分别是1917年、1941年修订的。在1941年的族谱上,他还找到了自己爷爷的名字,他很希望能重修族谱,让家族故事延续下去。
城市学院学生团想做口述历史小分队
“渐渐地‘熬过’一段故事,期待他们的历史永不落幕。”4月7日晚,益阳湖南城市学院大三学生王堃在QQ上写下个性签名。他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探望老兵了,听着那位叫吴凤莲的老奶奶讲过去自己抗日的惨烈故事,王堃触动很深,感动于他们在抗争年代的英勇和不屈精神。
早在去年11月,王堃跟四五个同学成立了一个关爱老兵的团队——LOS(love our soldier,关爱我们的老兵),定期看望老兵。这些行动,来自于老师廖建勇的一次爱心启发。
去年9月18日,《战略管理》课快下课时,廖老师突然提起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准备去看望老兵,邀请有兴趣的学生一起去。好奇心极强的王堃第一个报名。听到那些故事,王堃满腔沸腾,“在教科书外,原来有这样一群人,正在渐渐被世人遗忘。”
探访后,王堃立马找了身边的几个同学,每周六、周日定期探访老兵,听老人讲过去的事,给他们做点家务活。王堃是上海人,听不懂益阳话,大多数时候,都是益阳的同学提问,他坐在旁边竖起耳朵努力听。很多老人,看到他们来访,老泪纵横。“他们几乎无人关心,生活穷苦,突然有人开始关注他们的生活,特别感动。”
即将毕业的王堃说,这个9个人的小团队会一直坚持做下去。他也希望能加入湖湘口述历史培训基地,作为“小分队”,拿起DV,握住笔,记录这些老人的故事。
■记者/刘玉锋 匡萍
志愿者热议
@海明
去年认识一位老人叫朱德云,93岁,宁乡喻家坳人,参加过两次长沙会战,后来在山东参加八路军。现在身体很好,在乡下养了一百多只鸡。
@冷笑旧情
国民革命军退守重庆时从我们家乡过,刚好是三省交界湘西边城,国民党一名团长是我们村的,于是军长把自己女儿交代给团长留在我们那没有跟部队走。那团长住我外婆家屋后,从来都穿白衬衣,再破都干干净净的。
@桂花米酒羹
口述史是一项非常严谨科学的研究,我在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过一些调查,效果还不错,等形成成果后,发上来和大家分享。
@朝圣者
我爷爷是老兵中的老兵,参加过渡江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我爸爸7岁时,他就离开了。我们家没有他的照片,连他生前在哪个部队都不知道。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刘玉锋 匡萍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