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段云行 通讯员 杨亲福
4月中旬,海拔近1000米的新化县水车镇白源村,人们陆续下田耕种。在被誉为“大地指纹”的梯田中,一位老人在筑田塍。老人耳背,他的邻居刘助喜介绍,老人叫罗教煌,今年87岁。“罗教煌天天搞劳动,不种田就进山挖笋。村里还有3位90多岁的老人,也从没有离开过劳动。”刘助喜说。
4月16日,跟随刘助喜,记者走进了98岁老人邹晚姑家。当时是上午10时,老人正在洗碗。来了客人,她停住干活,去洗手倒茶。她用一次性杯子倒茶,两手各抓一杯,走得很稳健。老人精神很好,耳聪目明。她说相信自己能活到100多岁。
村里另外两位90多岁的老人,一位叫刘玉娥,一位叫罗友南,都是98岁。刘玉娥不但能干家务活,而且能下地劳动,吃的蔬菜多是自己种的。罗友南很幸福,88岁的妻子健在,能做饭给他吃。罗友南孙女罗飞平说:“两位老人拒绝跟子孙一起生活,说自己做饭吃合口味些。爷爷有点痴呆,常哼山歌。”
村干部杨同新介绍,白源村不到900人,现有90岁以上老人3个,80岁以上90岁以下老人20个,70岁以上80岁以下的老人更多,个个不打牌,天天搞劳动。
优质的空气和劳动,无疑是长寿村产生的主要原因。但在白源村,还有一个长寿秘诀,那就是健康的精神生活。刘助喜介绍,主要精神生活是唱山歌。罗教煌一生没打过牌,也不会打,他只会劳动,但他口中不停地哼着山歌。罗助喜说:“如果唱一支山歌数一粒玉米的话,保证白源村的老人能唱完一担玉米籽。”
这话可当真。民间艺人罗绍基四处收集山歌,谱上曲子,准备结集出版。他来到白源村,用录音笔记录村里八旬老汉龚洵福唱的山歌,老汉连唱4小时,唱了50首,毫无差错。刘助喜说:“我们经常唱老山歌,也不断编新山歌。”他介绍了他编的新山歌:“天上星星亮晶晶,妹妹抬头数星星,一颗星两颗星,最亮的星星在哪里,最亮的星星在北京,反腐倡廉快人心。”
劳动,让白源村老人强身健体,而山歌滋润着白源老人的精、气、神。这就是白源村人长寿的秘诀。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段云行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