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两型发展助推岳麓跨越赶超 长沙湘江西岸蝶变都市公园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颜家文 编辑:康晓乔 2015-04-23 09:14:36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晚报记者 颜家文

  “在中国大地上,长沙是我的最爱;在长沙城,河西是我的最爱……满眼绿色,养眼养心;天然氧吧,空气清新;交通便利,不堵不塞;文化聚集,名校林立……这就是我的生活之地,你嫉妒我吗?啊,我都有点嫉妒我自己了……”

  生性谨慎低调的著名作家阎真如是撰文高调晒他的幸福生活,着实让人多少有些意外。阎真说,情不自禁只源于故乡的巨变。

  2007年,在经济高速增长与资源要素、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之际,决策者们将目光锁定在长株潭城市群,开始了“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践,探索一条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的全新发展道路。

  2008年初,长沙市委、市政府作出战略决策:“两型”发展,湘江新区(原大河西先导区)先行先试。2013年6月,“两型社会”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视察岳麓区,提出了“两型高地、科教强区、增长新极、河西靓城”的发展目标。作为湘江新区的核心区和起步区,岳麓区从此迈开了“一江两岸、东提西拓”的两型发展新步伐。8年弹指一挥间,她有着哪些变化?又有着怎样的探索?连日来,记者深入岳麓区采访,探寻这个湘江西滨城区的两型发展之路。

  宜居:家在公园里

  近日,在经过数轮考察和精心挑选后,长沙市民蒋文辉女士将她家的第二套房选定在岳麓区洋湖湿地公园旁一家楼盘。

  洋湖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5.2平方公里,是近年长沙精心打造的长沙城区最大的大型综合公园,公园开园后,曾经的水患之地变成了游人如织的休闲佳地。

  “房子就在公园里,阳光草地,地铁名校,大型商场,再加上合适的价格,几乎满足了我家所有的需求,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蒋文辉说,想想看,在天气晴朗的午后,和家人一起惬意地坐在草地上,懒懒地晒晒太阳,对一个都市人来说,该是怎样的一种梦寐以求的生活。

  在同学QQ群晒了新家后,蒋文辉发现,大学毕业留长的10个同学,居然有7个同学将新家安在了岳麓区。

  “近年来,无论是官方的,还是媒体的、民间的调查都发现,岳麓区已经成了长沙市民的置业首选地。”资深房地产评估师、湖南长城房地产土地估价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智荣介绍说,置业者看好大岳麓,主要源于其宜居的生态环境。

  蒋文辉清晰记得,2007年前,岳麓区尽管拥有岳麓山、湘江、橘子洲等生态资源,但天马山下,到处是杂乱的违章建筑,弯曲的龙王港里污水横流,桃子湖水也臭气难闻,坪塘老工业基地飞尘弥漫,而洋湖还是一个杂草丛生、每到汛期就让人提心吊胆的地方……

  “两型社会”究竟该怎样发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寻,一切都靠自己去摸索。

  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之后,岳麓区的决策者绘下了“两型岳麓”的路线图:全力推进“两型”产业提速、基础设施提档、节能减排提标、生态环保提质、城乡融合提级等五大工程。

  岳麓区委书记陈中强调:“用好一次机遇就能赢得一次跨越。放眼全国,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等新区都是在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起步。今天,岳麓区的发展坐标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多重优势复合叠加,实现跨越赶超,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当前,岳麓区正在一手统筹城市管理和环境治理,一手推进拆违控违和三年造绿大行动,仅2015年,就要实现违法建筑基本清零,实现城区增绿76万平方米、乡村造绿1.12万亩。如此大的力度,就是要让更多的市民共享岳麓的生态福利,共同描绘城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新画卷。

  今日的岳麓,集名山、名水、名洲、名城于一域,山青、水秀、街净、气新,让无数人“心向往之”。可以说,家在岳麓,好比住在公园,就是这么任性。

  今日的坪塘,随着老工业基地“三高一低”企业的淘汰和落后产能的退出,一个投资规模达120亿元,湖南首家世界级综合旅游项目——湘江欢乐城,正在如火如荼推进建设。

  今日的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天马山景区,经过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后,景区内的900多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原来到处是违章建筑的山坡,现在变成了植物观赏区和绿荫草坪,原来臭气熏天的桃子湖,变成了清澈见底的观光湖。

  在梅溪湖,昔日的田野郊区悄然蜕变成一个以湖体为中心,外围呈放射状布局的国际服务区,3000亩的水面波光潋滟,由世界顶级建筑设计大师设计的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婀娜多姿,国际会展中心和五星级酒店正拔地而起,高端住宅小区舒适宜人,中小学校里书声琅琅。

  在西湖,曾经的“西湖渔场”成了回忆,如今的“西湖文化园”花草芳香、清风拂面、白鹭流连……

  一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两型新区已成为众多市民安家置业、休闲旅游的新选择!

  宜学: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一条龙

  前日下午6时,刘女士早早下班赶到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门口,接上初一的孩子放学。为了让孩子到这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去年,刘女士全家毫不犹豫将新家搬到了梅溪湖。

  岳麓山下好读书。新时代“孟母”的选择,从一个侧面映衬出岳麓教育随着长沙新城市中心共同崛起的历程。不到5年时间,梅溪湖国际新城已成为一处生态宜居的诗意家园,相随的是多所名校的相继开学。截至目前,片区内长郡梅溪湖中学、岳麓区实验小学、梅溪湖博才小学、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周南梅溪湖中学等5所名校已建成开学。未来,片区内还有一中梅溪湖中学、麓山国际中学、中美国际中学、雅礼中学等名校涌现。

  “如果没有这些名校的配套,梅溪湖国际新城绝对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湖南商学院教授柳思维分析说,“两型社会”的发展,应该是融合发展和包容发展,是改革发展成果能够惠及所有人群的发展,是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良性循环的发展。

  “两型发展”,教育必须同步协调发展!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岳麓自古人文荟萃,学府风流蔚为壮观,文人墨客履痕处处。如何让教育成为惠及全民的民生事业?如何让岳麓的科教文脉生生不息?

  “宁愿少修一条路,也要先配套建好学校。”这是岳麓区委书记陈中对教育的郑重承诺,“岳麓区新开发楼盘必须按规模建校,片区开发学校建设优先,改建学校一律先建后拆,合理布局密度。”如今,岳麓区已基本形成了5分钟的小学就学圈、10分钟的中学就学圈,真正把学校办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

  如果说,优化布局,加速学校建设,实现了人人“有学上”,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那么,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实现人人“上好学”,则是岳麓区更高的教育目标。

  李敏一家的经济来源全依靠丈夫1000元工资和约400元的低保金。岳麓区的优质公办幼儿园不仅接纳了她的孩子,还每个学期补贴孩子的保育教育费,让这户低保户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公办学前教育。目前,岳麓区共有幼儿园96所,在园幼儿18000多人,公办幼儿园已达25所,公办幼儿园入园比例达38%;全区学前三年教育率达到90.3%,较好地满足了工薪阶层、城乡中低收入人群对优质学前资源的迫切需求。

  “我们追求的教育均衡不是低水平的均衡,而是要凸显岳麓的‘教育性格’,实现高品质的均衡。”岳麓区委副书记、区长周志凯给出的答案是,未来三年,全面实施教育发展新的“三年行动计划”,在“十区一园”有序布局品牌学校、特色学校,新增中小学36所、公立幼儿园及普惠性幼儿园20所,率先全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让更多的孩子在岳麓山下读好书。

  行走在岳麓区,一所学校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望新小学超过75%的学生是进省城新落户人员子弟,最受学生欢迎的是专门装备的角抵馆,它让进城的农村孩子有了用武之地,彰显学校的体育特色。博才咸嘉小学是一所科技特色学校,小小航空馆、科技雕像成为孩子们最爱的去处……

  “湖湘名校,尽出岳麓。”周志凯说,岳麓区拥有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一条龙”、全学段的优质教育服务,“读书在岳麓”,孩子们能从2岁进幼儿园到22岁大学毕业一直与名校为伴、与父母相伴,这在全国来讲都是十分罕见的。

  目前,岳麓区汇集了省、市、区属各类优质中小学,成为长沙基础教育界优质教育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吸引了众多像刘女士一样的现代“孟母”迁居至此。

  宜业:“湖南硅谷”成创客孵化场

  岳麓区是一座新城,如何让新城不成为空城,岳麓区的决策者认为,光有“宜居”的环境还不够,还需要通过兴业创业,让岳麓区成为“宜业”的高地。为此,岳麓区的模式是,坚持产城融合,推进三二一产业融合,引导经济奔向“绿富美”、新兴产业走向“高大上”、传统产业变成“小鲜肉”。

  商业西旺态势愈加强劲。近三年来,岳麓区相继引进、启动139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约200亿元,呈现出名企云集、财富涌流的火热场景。全区商业网点布局不断加快,步步高金星广场、奥克斯长沙广场、渔人码头等一批商业设施相继落成;王府井河西商业广场、麦德龙长沙旗舰店、湘江玖号、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等商业卖场年内建成开业;一批国内外知名五星级酒店纷至沓来,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佳兴世尊开业运营,世茂希尔顿、洋湖皇冠假日、梅溪湖喜来登等加快建设。

  今天,溁湾镇的老商业中心焕发新生;汇聚8大全球顶尖业态、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的绿地湖湘中心,使之呈现出“长沙陆家嘴”的繁华胜景。

  不仅如此,岳麓区正以大手笔和大气魄,重点以金星中路为轴,实施形象提质和项目提速工程,将金星中路打造成河西第一商街;以云栖路为轴,集聚更多汽车品牌和服务元素,加快把云栖路建成省会中高端品牌汽车新兴服务产业走廊;发挥裕湘纱厂等黄金节点的滨水优势,发展新兴“游艇经济”,把湘江西岸打造成江岸生活集聚带、水上旅游产业带。目前,这“两路一线”已经呈现出令人惊艳的全新商业轮廓……

  人口的快速导入,商业设施的日臻完善,城市承载功能的提升,使得总部经济向河西聚合发展:民生银行湖南总部、中铁建城建集团总部、长沙路桥集团等总部已入驻开业,浦发银行、广发银行、中冶长天、省建筑设计院、华夏有色金属交易中心等多家总部已正式落户,一个集金融、证券、保险、工业设计、互联网+、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高端产业的商务中心已然形成。

  对于全区30余万大学生、专家教授,岳麓区的决策者始终惦记于心。为了让这些青年学子能留在岳麓创业,让高校的科研成果能就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2013年11月,岳麓区与中南大学正式开启了区校战略合作序幕,依托岳麓科技产业园,大力实施“5511”工程(5年左右建成5万平方米企业孵化器、50亩企业加速器、100亩科技研发总部、1000亩企业产业化基地),为青年学子创业以及科研教授转型为科研型企业家,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中南大学教授陈智虎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转型者。2008年之后,他又多了一重身份——湖南智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公司包括陈智虎在内只有4名核心员工,而企业2014年的年产值达到了1000万元。

  据了解,仅2014年,岳麓科技产业园就引进科技孵化成果10个,孵化企业50余家,筹建继善高科、宏尚检测等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2家。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成立以来,共孵化企业460家,转化科技成果千余项,涌现了山河智能、博云新材、湘能线缆、双鹤制药等一批上市企业和继善高科、一派数控、业翔科技等一批明星企业。

  实践证明,依靠土地、水、能源等资源供给的低成本和生态环境侵蚀的零成本的发展绝不是“两型”发展;高消耗、高排放、不可持续的传统工业化发展也绝不是“两型”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向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型。“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布局新兴产业抢占新一轮科技制高点!“湖南硅谷”转身成了创客孵化场,便是岳麓区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如今的岳麓,上上下下充满着服务产业、服务项目、服务发展的氛围,来岳麓置业、兴业、创业的市民,都有一种到了家的感觉。

  宜行:车畅人欢 一路风景

  家住雨花区武广新城的王元彪近来突然发现,很多朋友、同学聚会都选择在河西,开始他不乐意,后来才发现,原来河西的岳麓早就不是他原先的概念了,“现在河西发展起来了,吃喝玩乐游购娱样样都有,关键一点还不堵车、好停车。”王元彪如是说。改变就在不知不觉间,现在,开车过河,无论是过桥,还是走环线走隧道,都非常畅通和方便,如果懒得开车,也可搭乘地铁2号线,又快又方便。

  而在数年前,从河东过河到岳麓区,除了屈指可数的几座大桥外,过江隧道和地铁那都是没影的事。车到溁湾镇,也是极其不便利。

  岳麓区委书记陈中回忆,他刚到岳麓区任职时,当时从溁湾镇到现在的区治,车子在田间小路中绕来绕去,车程足有一个小时。

  在岳麓区委、区政府看来,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更为体面的生活,不仅是“两型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强大的发展动力。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要让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充满幸福感、快乐感、愉悦感,交通出行,毫无疑问成为这种生活的关键环节。

  去年4月29日,长沙地铁2号线开通,千年古城从此开启地铁生活模式。至此,岳麓区正式形成了“七桥两隧一地铁”十龙过江的交通方式。

  大交通带来大便利,一江两岸交通无隙的连接,让两岸的人流、资金、资源等交流再无障碍。如今,更多的河东居民到岳麓享受优质的生态资源、教育资源,岳麓居民也能无缝对接河东火车南站等交通枢纽。

  “现在已有十条过江通道,最快只需要5分钟。”的哥杨建军说。如今在岳麓区和河东之间建成的“七桥两隧一地铁”,几乎每隔3公里就有一条过江通道,给过江的市民提供了更多选择。

  十龙过江,只是岳麓区交通路网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在岳麓区区域内,以“六纵八横”为骨架的14条主干道及80多条支路逐渐完善,大河西完备的道路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众多商场、学校、楼盘落户湘江西岸,岳麓区正成为长沙经济的一个新增长极。

  未来,随着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的投入运营,岳麓区的交通将转入地下、地面、空中的立体式格局,实现公路、地铁、高铁、机场“零换乘”。而伴随着地铁3号线、地铁4号线、长株潭轻轨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岳麓区的发展正以加速度前进。

  同时,岳麓区利用自身区域优势,通过与高速公路、高铁动车的无缝对接,形成一个辐射全省“3+5”城市群的2小时生活圈。不仅长沙本地人的出行方便多了,而且,周边地区的人们来长沙也变得方便快捷。

  去年底,串联起长沙、湘潭、娄底三市五个区县的长韶娄高速通车,这也是以岳麓区为起点连接全省的第三条高速公路。加上已经通车的长潭西以及长常高速公路,岳麓区的高速路网建设日益完备。

  对外,岳麓区已形成面向湖南、辐射周边地级市的畅行生活圈。对内,随着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公路、地铁、高铁、机场将实现“零换乘”。

  从交通矩阵的铺排,到绿色城市品质的提升,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凝聚,岳麓区正在深度解读一座“两型”新城的全新生长。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颜家文

编辑:康晓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