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动力相匹配。作为中部省份、后发地区,助推湖南发展的新动力从哪里来?
不谋全局难谋一域,不谋万世难谋一时。“长江经济带”、“长江中三角”等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蕴含令人无限想象的战略机遇,看不看得准、抓不抓得住这些机遇,就得看湖南能不能先人一步抢占属于自己的“席位”;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是实现湖南经济转型升级、迈上中高端的路径,这就看湖南有不有善舞长袖的能力,赢得辉煌。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首先就必须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将谋求发展的触角延伸到全国、乃至全球。“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构想,中联、三一、南车、远大等先行一步的湘企已尝到了“甜头”;蓝思科技能赢得资本市场青睐,除了核心技术,同样因为它的全球市场布局,延伸了它发展的空间。
有效投资仍将是湖南发展的动力源。但强调投资拉动,并不意味着要沿袭过去粗放式的旧有模式。新常态下,今后的项目建设,须找准调结构与稳增长、促发展与惠民生的平衡点,既图当前,更谋长远,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制约发展瓶颈的领域发力,在依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禀赋的前提下,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极和新的增长带。
深化改革是“工具箱里”最大的“工具”。在以改革增活力、破难题的同时,更应当善于在改革中捕捉发展的机遇。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沈德良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