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明花开映锑都——冷水江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纪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丽 郭咏翔 谢立松 编辑:王娉娉 2015-05-09 10:08:23
时刻新闻
—分享—

   张丽 郭咏翔 谢立松

  资江千顷碧,一曲抱城流。新城冷水江,春日正好!

  4月14日召开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传来喜讯,冷水江市成功摘得省级文明城市桂冠。滔滔资江,百年矿山,见证了冷水江在文明之光照耀下的惊人嬗变。

  “老鼠巷”变成了宜居城

  冷水江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历史上,由于谐音原因,冷水江曾被人戏称为“老鼠巷”。2013年,在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后,冷水江又向“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再次进发。

  “省级文明城市的创建,要让城市上水平,百姓得实惠”。冷水江市委书记刘小龙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大会上强调。

  航程一启,破浪前行。搬厂、搬城、扩容、提质,迎难而上,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一点一点见变化。

  “搬城”即进行城市东扩,在城东规划10平方公里区域建设新城区。“搬厂”就是将城区不符合环境要求的企业进行退城进郊。“扩容”即拓展城市空间,将新城旧城连成一体。“提质”即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配套建设。

  于是,城区高污染企业全部退城进郊;城区往东5公里,一座占地10平方公里、累计投入20.5亿元的滨水新城拔地而起。老城区主干路网“白加黑”,商业市值10亿元以上的江边空地建成了城区滨江公园,城区见缝插绿,拆墙透绿……

  “路宽了,灯亮了,街美了,城绿了,空气好了。”这是市民对近几年冷水江城区变化的朴实概括。2014年,冷水江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8.5%,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与此同时,冷水江在全省率先试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公交车开进乡村,自来水流入农家,文化广场进入村庄,社会保障惠及农民,文明画卷在广大农村徐徐展开。在城乡环境整洁行动考评中跻身全省“一类县市区”。

  旧日“老鼠巷”,今日“宜居城”!

  硬任务化成了软实力

  “三分钟就办好了证,我很满意。”今年1月,在政务中心民政窗口,一位办理老年优待证的大爷高兴地在服务评价器上点了“赞”。

  “一门受理、窗口运作、统一收费、限时办理”,政务中心让市民办事像购物一样方便,这是冷水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所办的实事之一。

  “二十件实事, 八个专项治理”,这是冷水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硬任务”。把省级文明城市的“软指标”落实为一个个“硬任务”,切实提高城市“软实力”,是冷水江创建工作的有力抓手。

  校园环境专项整治、社会治安专项整治、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农贸市场专项整治等等,八大整治活动一个个强力推进,优美有序的城市环境一天天显现;建设便民政务广场、建设放心食堂、全面推进安全校车、建立交通护学岗、打造便民菜市场等等,创文20件实事让政务环境、治安环境等九大环境一天天优化;清理“牛皮癣”、整治占道经营等专项治理行动让城市形象一天天美化。

  群众反映城区路牌设置少,于是368块路牌设置起来了;群众反映马路市场不安全,于是取缔马路市场16处,新建市场6个,扩建或重启了市场3个;群众反映学生出行危险多,于是6个交通护学岗建立了;群众反映文化生活少,于是县市第一个文化展览馆建成并免费开放……

  一件件实事,将虚功实做,顺了百姓的心意,强了城市的实力。去年,冷水江市在全省民调排名全省第15位,在娄底县市区位于第一位。

  文明风平添了精气神

  “在冷水江,如果超过四分之一的人闯红灯,你吃饭,我买单。美丽的世界锑都冷水江欢迎您!”这是一条近期在冷水江纷纷转发的微信,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

  去年一年,冷水江组织全市15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共106支志愿者服务队在交通路口进行文明劝导。如今,在最繁华的锑都中路,热闹之中秩序井然,绝大多数市民都自觉地站在路口等待红绿灯。

  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带动下,冷水江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文明交通、禁烟行动、文明餐桌、文明休闲、文明卫生等十项文明专题活动,让文明之风吹进百姓心田;省级以上文明单位开设道德讲堂,城区18个社区建立市民学校,道德讲堂的层层宣讲,让道德风尚无处不在;冷水江“锑都道德讲堂”获国家文化部“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示范项目,得到文化部的通报表扬;“百姓春晚”、“元宵猜灯谜”、“重阳登高”等“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节日文化内涵。

  创文明城,提升了冷水江人的精气神。

  今年4月,冷水江市一位村民及其家人来到市红十字会在提供器官捐赠书上签字。这位村民身患前列腺癌,经多方治疗仍难根治,决定如病逝后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病人。

  近年来,冷水江开展 “道德模范”评选和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向典型学习的高潮:金竹山镇坪塘居委会居民刘新红在湘黔线火车轮下救下两名儿童,被喻为“新时代的戴碧蓉”;火车东站供电段职工段志红勇救落水儿童。这一个个热血市民在化作榜样力量,凝结为城市精神和道德楷模群雕,被广大群众热议和学习。

  3.3万志愿者,192支志愿者队伍,开展上千场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城掀起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风尚。

  “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餐桌”、 “文明家庭”、“文明集市”、“公交文明号”等一系列“文明细胞”的创建,让文明之风吹遍每个角落。

  人人分享文明,人人创造文明。冷水江人在文明发展中享受着更幸福的生活,他们正以强大的精神力量,诠释着文明的真谛,塑造着城市之魂,营筑着自己的幸福家园。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丽 郭咏翔 谢立松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