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廖声田
5月7日清晨,家住张家界天子山下的土家幺妹儿彭凤英匆匆赶到集镇,急着报名参加镇里举办的土家织锦培训班。
土家织锦,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意思为土花铺盖,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被誉为中国民间四大名锦之一。
“当好民族文化传承人,争做土家织女星”。在武陵源区天子山镇政府院内,第一期“乖幺妹”土家织锦培训班如火如荼。周边5个村60多名土家幺妹儿闻讯而至,40张原始木制腰机整齐排列。连绵机杼声中,五彩丝线翻飞。几名师傅手把手教授,幺妹儿们边看边学,色彩斑斓的土家织锦轮廓渐渐清晰。
“让农村贫困妇女转化为旅游产业工人。”土家织锦培训生产是武陵源区扶贫办实施的旅游扶贫项目,主任李祥永告诉记者,土家语中,乖就是美好的意思,让更多的幺妹儿“乖”起来就是富起来。
李祥永介绍,旅游扶贫是张家界实施精准扶贫的一条好路子。天子山是旅游扶贫打造的风情小镇,需要注入更多民族文化元素。土家织锦生产方式灵活,可集中生产,也可家庭松散式加工,通过委托扶贫,可解决农村贫困留守妇女就业问题。首期培训班招聘学员全是扶贫办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作为旅游扶贫的委托企业,张家界旅典文化公司打造“乖幺妹”土家织锦品牌,依托旅游优势,以“农户+基地”的方式,让幺妹儿们不承担任何风险,劳动之后又有相应的回报。公司总经理丁世举说,力争两年内在张家界建立4个“乖幺妹”生产基地,带动800名幺妹儿就业。
“终于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了。”一个上午,幺妹儿彭凤英初步掌握一些织锦技巧,她笑着说,以前除了带孩子就是打牌聊天,无所事事,学会后就把腰机带回家里,“每月挣个2000多元不成问题。”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廖声田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