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推行“阳光操作” 智慧就在移民中间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尚武 编辑:王娉娉 2015-05-13 10:52:00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彭如钢

  湖南省大中型水库特困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日前通过国家专项审计。

  2012年至2014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湖南在新化、安化、保靖、永顺、古丈等5县,开展特困移民避险解困试点。

  这是非常富有含金量的项目,国家对纳入试点的特困移民给予人均补贴2万元、一个家庭最高可获10万元的搬迁安置补助。

  这也是实施难度非常大的项目。作为移民大省,湖南特困移民总数逾25万人,纳入试点范围的不到5万人,仅占五分之一。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如何把这个试点项目,办成移民满意的实事工程?考验着试点县和移民部门的智慧。

  “其实,智慧就在移民中间。”省移民局局长颜向阳介绍,在实施过程中,移民部门采取“阳光”操作,让移民当家作主,多数难题在村一级破解,帮助4万多名特困移民圆了“安居梦”。

  精准确定避险搬迁对象

  一个安置户建房最高可补10万元,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这是一个十分诱人的数目。

  试点启动之初,省移民局上上下下都深感压力巨大,每个安置户的补贴越多,意味着吸引力越大,越不能出差错。颜向阳再三提醒大家:“哪怕有一户没搞准,都会引起上访等群体性事件。”

  按照实施规范,避险解困试点主要惠及三类特困移民,即居住在滑坡、塌岸等危险区域,或是水上漂泊、居无定所,以及生存环境极端恶劣(人均耕地0.2亩以下且年人均收入1600元以下)的特困移民。

  精准确定避险安置对象,是确保试点成功的关键。各试点县和移民部门严格把好“自愿申请、民主评议、审核公示”三大关口,确保避险解困搬迁安置对象真实准确。

  在操作过程中,各试点县严格做到“三审制”。村里对自愿申请避险搬迁的安置户进行初审,由村民民主评议公示,严防“打擦边球”; 县移民局再审,核对上报名单是否有添加和更改,剔除“关系户”;县里公示后,最终经移民村、乡镇、县联合审核鉴定小组拍板,只有三次审核均无异议,安置对象才能与安置地签订协议,然后下达开工令。

  据省移民局调查,纳入试点范围的44892名特困移民,均经过了多次审核和公示,不仅受益主体满意,其他移民也无意见。

  受益主体真正当家作主

  避险搬迁,让特困移民“安居”,牵涉范围广,遇到的难题多。

  发挥移民的智慧,难题总能化解。各试点县和移民部门尊重民意,满足民需。采取进城安置、跨乡镇异地集中安置和就地建设中心村安置等模式,供不同需求的移民自主选择。对宅基地征用,工作组出面协调,移民自主协商,可以地换地,也可村组流转,难题终于在村组化解。

  在新化县白溪镇青荆村,新落成的28栋“别墅”,形成了一条移民街。“这个工程,是县移民局工作队看着建好的。”县移民局工会主席曾朝辉说,工作队主要“看”进度,按进度把补助款打到安置户的折子上;严监管,确保工程质量;至于具体施工,工作队不参与。

  青荆村村支书张世进介绍,村里只统一规划、统一打基础,统一外装和楼高,其他环节由各安置户自己张罗。瓷砖、建材可由村组统一采购,也可几户“团购”;移民自主商量请施工队伍;设计师请到村里,一家一户上门去谈。按安置户的需求建房,大家都称心如意。

  “关乎千家万户的事,政府包揽往往搞不好。而让受益主体在实施过程中‘唱主角’,诸多难题反而容易化解,因为智慧在民间。”新化县移民局局长孙正海多次向外省来的“取经团”介绍这一经验。

  配套措施帮扶移民致富

  搬迁新居,只是告别危险;脱贫致富,才能长久解困。

  湖南采取产业开发、加大培训等配套措施,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柘溪库区的安化县古楼乡年鱼村,原来散居在高山上的56户特困移民,避险搬迁至沿河沿公路的年鱼洲。有了林地和水域,特困移民很快找到了致富门路。在移民部门的扶持下,他们成立了果茶合作社和渔业合作社,发展橘园300亩,拦网养鱼8处,去年人均纯收入接近1万元。

  对进中心村寨安置的特困移民,5个试点县配套扶持果、蔬、茶、水产等种养基地70多个,开发库区旅游,为移民拓宽致富门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万多人次,提高移民种养致富的能力;对接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帮助特困移民就近“打工”,逐渐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促进特困移民从贫困的最末端走到产业的最前端。

  对进城安置的特困移民,各试点县加大劳动技能培训,使移民普遍掌握1门至2门就业技能,促使其在城镇就业,实现由村民到市民的转变。

  省移民局后期扶持处负责人称,特困移民是移民中的“短板”,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整个移民群体才能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从这个意义来看,特困移民避险解困在试点基础上,还需长效机制,让每一个特困移民家庭都绽放笑颜。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尚武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