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煜在车间指导工人生产。
通讯员 摄
创客语录: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公司,不能称之为企业,只能叫“代工工厂”或销售公司。
——戴煜
湖南日报记者 奉永成
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并不为大众所周知,公司董事长戴煜也常在公开场合自嘲:我们是个“小企业”。
但在粉末冶金材料行业,这家“小企业”,屡屡吃下“大螃蟹”——
自主研发出国内首台超大型超高温热工装备;
将大型粉末冶金设备卖给美国最大的钨制品公司(GTP);
向俄罗斯出口航空航天领域的新材料。
敢吃“螃蟹”,民营企业能“飞天”
在长沙市暮云经开区里,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不是占地面积最大的企业,但绝对是管理最严格的单位。人员进出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核心岗位的员工还要签订保密协议。
“公司60%的主营业务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产品,所以保密要求非常严格。”戴煜自豪地告诉记者,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能拿下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产品的订单,不仅显示了公司的实力,也是一种荣耀。
在公司占地近100亩的厂房里行走,到处可以看到各种型号的“大家伙”。
“这是航天配件、这是军工产品、这是国防科工委定制的材料……”戴煜笑着告诉记者,别小看这些“大家伙”,它们的用途全都很神秘。
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领域的首次“联姻”,缘于一次偶然聊天。
2008年,戴煜正在中南大学读博士。一次,一位在某航天研究所工作的师弟告诉他,国家航天事业需要的一种大型超高温热工装备遇到了问题。以往,这种技术和材料要求都很高的设备,都是从西方发达国家进口,但这一年,众多西方发达国家对超大型超高温热工装备实行禁运和封锁。这家研究所在国内找了很多大型国有企业,没有一家国企敢吃这个“螃蟹”。
听到这个消息,戴煜既忧虑又激动。忧的是这项技术不攻关,就会直接影响到国家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激动的是,作为学粉末冶金材料学的博士,这是一次报效国家的好机会。他马上组织公司的科研人员进行研发,并与这家航天研究所保持密切联系。2012年,该航天科研所在多方论证后,决定跟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购买协议。
7个月后,由顶立科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超大型超高温热工装备研制成功,打破了国际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在项目评审验收会上,某知名航天专家称赞他们创造了奇迹。
顶立科技也因此在业内一炮打响,多个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领域的大单纷纷主动找上门来。2013年,由顶立科技研发、制造的系列大型粉末冶金热工装备远渡重洋交付给美国最大的钨制品公司(GTP公司),这也是中国制造的大型热工装备首次出现在“山姆大叔”的家门口。随后,俄罗斯的航天企业也主动找上门来,定制他们自主研发的新材料。
不停创新,“老博士”有大野心
尽管已站到了国内行业里的高地上,但戴煜却总是强调公司是个“小企业”。
49岁的他个头不高、微胖,言语温和却“冲劲”十足。在公司,员工习惯叫他“戴博士”。
“我不看好急于求成的创业者。”戴煜说,创业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既要有经验的积累,也要有专业底气。
出生于湖南新邵县的戴煜,1992年从中南大学本科毕业后,一边在广东肇庆粉末冶金厂任技术副厂长,一边偷偷地“接私活”,为行业内的厂商提供技术服务。戴煜将这段经历称之为“技术创业”。虽然当时“技术创业”的生意还不错,但粉末冶金材料行业的技术更新很快,1997年,他回到湖南,进入中南大学深造,潜心从事铜金粉的研究、开发,雾化制粉及粉体材料的后续处理。1999年1月,他正式创办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由于专业底气不足,承接的都是些利润不高的小单,勉强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营。技术出身的戴煜深知研发、创新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2002年,36岁的他再次踏上了求学之路,考取中南大学粉末冶金材料学博士,成为黄伯云院士的得意门生。
这次深造被戴煜看做人生的转折点。
当时在中南大学的博士生队伍中,戴煜算年龄偏大的学生,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博士”。而这位“老博士”却在与师弟的一次聊天中,抓住了机会,开启了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领域的合作,将一家“小企业”带进了一片大天地。
现在,顶立科技已经通过三级保密资格认证、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核,成为国内航天航空和国防军工的核心供应商。
但戴煜还有着更大的“野心”。
“3D技术将成为未来高科技市场的主力军,我们要做国内3D打印材料的主要供应商。”戴煜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攻克了3D打印材料金属粉末的技术难题,开发出球形钛粉等金属基3D打印材料,解决了国内3D打印行业无米下锅的困境。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奉永成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