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丝弦”“渔鼓”弦歌不绝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薇 编辑:王娉娉 2015-05-18 10:12:22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陈薇

  近几年,湖南的曲艺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湖南传统意义上的地方曲艺主要有丝弦、弹词、渔鼓和小调。在这四大曲种中,丝弦和渔鼓的发展态势比较突出。

  “丝弦尤以‘常德丝弦’为代表。近些年来,‘常德丝弦’的优秀节目和作品频频在全国各类曲艺大赛中获奖,包括中国曲艺节、中国曲艺‘牡丹奖’评比、文化部‘群星奖’评比等活动。”湖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芦克宁透露,能取得不俗成绩,与常德市采取的多项积极措施分不开。

  渔鼓,则以“祁东渔鼓”为典型代表。湖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邹华春曾是一位渔鼓演员,现在依然活跃在祁东曲艺界。在他看来,祁东渔鼓根植于民间,唱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祁东县曲艺家协会积极组织渔鼓艺人开展创作,鼓励艺术形式上大胆创新,邹昆山、邹华山等祁东渔鼓的领军人物积极带领渔鼓艺人走村串户、承接婚丧喜庆等民俗活动演出,深受群众欢迎,使这门古老的曲艺艺术重新焕发了活力。2008年,祁东县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曲艺之乡”,成为我省第一个入选国家级的曲艺之乡。

  “相比之下,弹词、小调等曲种的发展趋势就不尽如人意,虽说至今仍有少量的艺人在演出,但与常德丝弦、祁东渔鼓相比,还有很大距离,有待拯救和发展。”芦克宁分析,其衰落的原因有二,一是形式过于陈旧,与现代生活脱节。二是队伍青黄不接,没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湖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大兵说:“其实,任何一个曲艺、曲种都一样,只有源源不断地创作才是其发展的根本,把创作搞好了,任何曲艺都能发展好。即使是小曲种,照样可以发挥大作用,产生大影响,前提是要有好作品。”

  常德的资深戏剧、曲艺编剧黄士元,从事创作50余年,其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牡丹奖”、“群星奖”、“飞天奖”、“曹禺小戏小品奖”等,他为“常德丝弦”创作了不少好作品。祁东县文联副主席陈云飞,是“祁东渔鼓”创作的核心人物,据他回忆,他所写的剧本已逾800万字。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薇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