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尔短短一星期里,杨玲救护了200多名伤员,和当地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图为杨玲和尼泊尔小孩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长沙晚报记者 邓艳红
昨日上午9时40分,杨玲回到长沙,亲友们像迎接凯旋的英雄一样,纷纷跑来和刚下飞机的她合影。作为一名救护志愿者,过去的一周杨玲是在尼泊尔灾区度过的。短短一周里,她经历了人生中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走出国门,第一次露宿街头,第一次一周没有洗澡……余震不断的灾区生活让杨玲印象深刻,但让人更加难忘的是一周时间里她救护了200多名伤员。当她离开时,当地人依依不舍,还有人要她“留下来做儿媳妇”。
抉择:放弃英国培训赶赴尼泊尔
1983年出生的杨玲是浏阳一家康复医院的院长,也是湖南紧急救援协会下属浏阳公益救援队的成员。杨玲参加过特别培训,有震后照护经验。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地震,死伤数以千计。
5月12日,尼泊尔再次发生7.5级强震,当天早晨7时30分,杨玲和公益协会的朋友一起,踏上飞往尼泊尔的飞机,前往尼泊尔一家康复医院,开展震后伤员照护工作。
按照计划,5月16日,杨玲将启程前往英国,参加一次护理培训学习。此前,杨玲从未出过国,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能够前往英国培训学习,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地震发生后,杨玲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前往尼泊尔。“一般人可能只知道灾区缺水缺药,但我在云南参加过震后照护工作,我明白灾区多么需要有经验的专业照护者。”杨玲说。
艰苦:一周没洗澡天天睡走廊
5月12日,当杨玲从昆明转机前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由于当地还有余震,飞机无法降落,不得不折回昆明。而这不过是那一周所有困难的开始。
抵达尼泊尔后,杨玲和队友们来到距离加德满都约30公里的小镇,第一夜便是和上千名当地人露宿街头,半夜时还有人喊“地震来了”,折腾得她一夜睡不着觉。地震过后,过去参加救援的同行告诉杨玲一个提前知道地震来临的办法,就是放一瓶啤酒在救援地点,如果瓶子倒地就说明会有余震来临。因为担心有余震,即便进入当地的脊柱康复医院后,她每晚都是在走廊里钻进睡袋睡觉。另外,因为吃不惯当地的食物,杨玲这一周都是吃辣椒拌白米饭。
杨玲从事的震区护理工作,其实与平时做的没有太多区别:每隔2小时为伤员翻身,做全身按摩,喂饭……只是不能擦身洗脸,因为太缺水。“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只能选择不洗澡,你们采访离我远点,我身上可能有味道。”杨玲笑着说,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洗个热水澡。
温馨:当地人要给她介绍男朋友
虽然在尼泊尔的时间很短,但杨玲尽心尽力照顾每一位伤员,一周时间里共照顾了200多名伤员。为了更好地照顾伤员,不懂当地语言的她在手机里提前下载了翻译软件,先给当地向导看,再试着向对方讨教一些最简单的句子,比如“痛不痛”等。
让杨玲觉得温馨的是,一周时间下来,很多当地人和她成为了朋友,甚至把她当作亲人。先后有好几次,当地人说要给她介绍男朋友,逗得她哈哈大笑。离开尼泊尔时,当地人对这个来自中国的救援团队依依不舍,一边鼓掌一边用不流利的英语说着China。有一户家庭有好几个人在地震中受了伤,杨玲一直照顾了这一家子好几天,女主妇看杨玲细心体贴,把她当成亲人一样,还问她“你留下来做我儿媳妇好不好”。其实杨玲已经是7岁孩子的妈妈。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邓艳红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