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汤霞玲
“艺术,是皇冠上的明珠。而民间艺术,从人类诞生开始就与生活息息相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依旧有其强劲的生命力。”5月21日,在接受湖南日报记者采访时,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曾应明如是理解民间文艺在当代的发展。
由于深厚的文化沉淀,湖南民间文艺有着丰富的内涵,如今已发展到湘绣、剪纸、陶瓷、烟花、雕刻、蜡染等10个门类。
“以前,湖南工艺美术大师只有两个,现在有十几个了。以前,办一个展会需要筹备两个月,现在筹办展会时间缩短了很多。”曾应明说。
2013年至2014年举行的湖南省首届民间文艺奖,是湖南民间文艺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第一次盘点民间文艺家底。
那次获奖作品中,不仅仅有纸、布、竹、木、石、陶瓷等各类手工艺品,还有一大批研究著作。比如《湘中民间故事》、《关于盘古神话探源问题》、《湖湘图腾与图符》、《古今湘绣》、《梅山蚩尤》等。
“这些作品的出现,表明湖南民间文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开始注重总结,注重将手上的功夫用文字的形式传承下去。”曾应明说。目前,湖南民间文艺10大类中,几乎每一类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
曾应明坦承,由于数字技术的冲击和老手艺人年龄增长,民间文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传承。“寻找民间老手艺人”、“寻找最美古村落”等活动就是努力。曾应明认为,民间文艺必须“在生产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
他说,民间文艺来源于生活,要给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古村落不能只保护一个壳,必须要有人住。湘绣要跟现代服饰相结合,要有人穿才有实用价值,具有湘绣艺术的服饰远远超过一般服装的价值。”
为了避免人才断层,已经有一部分门类开始储备后备人才。湖南湘绣城从2012年开始跟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合作,每年给40万元助学金,在学校开办湘绣专业,为湘绣城培养订单人才。
曾应明相信,有了作品、人才和市场的支撑,民间文艺将会迎来另一个春天。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汤霞玲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