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邹靖方
成立不到3年的南车株机“李琼劳模创新工作室”,堪称群英荟萃,硕果满枝。
工作室领头人李琼,是“中国南车技术能手”、“央企技术标兵”、湖南省劳动模范。他长期工作在城轨涂装一线,攻克过无数涂装技术难题,被员工誉为“创新成果大户”。
而他领衔的工作室,汇集了各级劳模、技术领军人物和能工巧匠近百人,各类创新成果超过了200项。李琼自豪地说:“我们工作室创新成果的运用遍布中国南车”。
前不久,“李琼劳模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哪里有难题,创新攻关就跟到哪里”
2012年,是南车城轨车辆项目接单最多的一年。业务虽然饱满,但技术问题接踵而来。一时间,公司列出的攻关项目达40多个。
出口土耳其伊兹密尔的轻轨,在色带喷涂一项中,就存在技术难题,如车体色带尺寸多、点位复杂等。
工作室接下这项任务后,举全室之力,组织劳模技师们协同攻关,针对这些复杂点位和特殊难点,采取先作业小面积异型色带,再进行大面积色带喷涂等工艺“定点喷涂”;在异型模板制作上,采用4块镂模,按顺序拼接制成完整图案。
按这种创新工法,镂模黏贴平整,接口一致,无毛刺及缺口,涂装一次性交检合格率达98%以上。
土耳其不锈钢地铁车的侧墙打磨又是一只“拦路虎”。传统方法的打磨,缝隙处无法打磨到位,磨痕过重,局部存在凹印或橘皮状现象。
劳模技师们创新出一种“米”字型打磨工艺。即操作时将磨盘紧贴侧墙版,按“米”字轨迹反复打磨。这一工艺的使用,使大侧墙平整度达到了100%。
因工作室创新攻关的紧紧跟进,为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兑现“首批车辆提前9个月交货”的承诺起到了推动作用。
“产品越高端,创新成果运用就越吃香”
“假设车体是人,人总得穿衣服。”南车株机专家用简单的比喻告诉记者,有公司产品的地方,就有喷涂等工艺的足迹。
几年前,中国南车株机公司业务饱满。过去车体的焊接,采用的全是传统焊接方法,可这些焊接工艺和工法,不宜用到新型列车上。
焊工们也反复试用过,“未熔合缺陷、焊屑存留接口”等问题时有发生。
采用工作室研发的“斜圆圈摆动手法新工艺”和“高速列车侧墙焊接工装”等新工艺后,温度控制无法保持平衡、产生铁水下坠等难题迎刃而解,不仅有效消除了焊口未熔合、焊屑存留等缺陷。而且操作功效提高1倍,侧墙焊接时间也由90分钟缩短到了30分钟。
据统计,工作室近3年的成果全部派上了用场。其中“城轨车辆B型车底架加工”、“侧墙焊接工装”、“不锈钢侧墙平面度控制”等80多项创新成果被动车组、不锈钢地铁车等高端轨道装备采用。
“产品越高端,创新成果运用就越吃香。”焊工高级技师赵卫说。
2012年,土耳其安卡拉不锈钢地铁车辆,是南车株机为该国特别设计生产的高端轨道列车。该项目集中运用了工作室多项创新成果。冷作工高级技师李忠辉研发的“车体平面度精准控制”、焊工高级技师彭勇军领衔的“‘铝合金MIG焊’焊接气孔消除”、喷涂工高级技师李琼为主发明的“城轨车辆色带喷涂要领”等,全部运用到不锈钢地铁列车上。
创新成果,大都是劳模、技师们从实践中长期摸索总结出来的技巧、工法等,本身技术含量并不很高,但都是难得的“绝活”、“看家本领”,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南车株机的技术专家们都有这样评价。
“舞台虽小,但节目都很出彩”
工作室成立时间不长,核心人员并不多。“李琼劳模创新工作室”从表面上看起来,还真是个“小不点”。
然而,这里发生的每件事,每个创新项目,几乎牵动整个企业。
“舞台虽小,但节目都很出彩。”南车株机本部一位研究高端轨道维护保养的专家这样评价李琼劳模创新工作室。
创新成果堆满平台。近3年,工作室劳模、技师们带领大家开展创新攻关活动,累计获得的创新成果,相当于城轨事业部前10年的总和,达到230多项。
以2014年为例,工作室与全部技术骨干合作,完成攻关项目94个,其中,80%项目获得系统推广;10多项工装工法成果被评为株机先进操作法成果,在南车全面推广。
发表喷涂、打磨及焊接的论文54篇,其中,专业杂志发表15篇,7篇获先进论文奖。
“南车株机获得国际高端轨道装备的业务订单,3年累计起来,已上千亿元。”公司一位高管对外业务拓展的负责人透露。
土耳其、马来西亚、印度、马其顿等国家都有南车株机的大项目。
“我们工作室的创新成果,随着国际业务拓展走出国门,且一年比一年多”李琼屈指一数,至少进入了4个国家。
高端轨道装备的海外4S店,又为劳模创新构建了新平台。李琼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果已成为4S店的主打工艺产品。
创新平台,劳模共舞。在这里,不仅榜样的力量得到升华,创新成果也如雨后春笋。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邹靖方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