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能源供应将大松绑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伟锋 编辑:王娉娉 2015-06-04 08:47:11
时刻新闻
—分享—

  6月3日,甘肃酒泉至湖南湘潭±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开工。2017年,通过这条“电力高速公路”,每年约400亿千瓦时电量从河西走廊源源不断直流三湘——

  湖南能源供应将大松绑

  甘肃酒泉至湖南湘潭±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示意图。

  湖南日报记者 李伟锋 通讯员 李萍

  借力“特高压”最管用

  特高压入湘,对能源资源紧缺的湖南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对全省中长期电力市场研究结果显示,至“十三五”末,湖南全省全社会年用电量将超过2224亿千瓦时,最高用电负荷将超过4600万千瓦;2020年后,全省电力需求空间还将进一步扩大。而目前,全省发电装机仅3600多万千瓦,年用电量在1430亿千瓦时左右;从长远发展来看,供电能力明显不足。

  从本省能源供应能力来看,目前省内没有发现石油资源,页岩气资源处在探测阶段;全省水能资源利用率已超过95%;火电来看,省内煤炭资源存量和年产能有限,全省每年大概要从省外调煤2000万吨左右,且受铁路运力和外省资源限制;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禀赋不占优,且开发成本高,电力供需季节性矛盾明显。

  而寄予很大希望的核电建设,全省上下经过多年连续努力,至今没有准信。即使能在近期获得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但投产发电需在5年以后。

  综合考虑电源项目建设、煤炭产能及运力、环境容量制约等因素,唯有通过特高压电网,大规模接受区外来电,才是缓解湖南能源紧缺矛盾较为现实、可行、有效的重要措施。

  “点对点”输送如同“直通车”

  为保障湖南电力供应,我省也尽可能从省外调入电量。目前,已有3条500千伏的超高压线路与外省电网联络,可消纳三峡、葛洲坝等外省入湘电量。但受线路输电容量限制,在电煤紧张的枯水期电力供应难免受限。采用大容量的特高压输电,是较为理想的能源输入方式。

  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高工曹刚强介绍,相对于500千伏的超高压输电,采用特高压(分交流、直流两种方式)输电,其输送容量大、线路损耗低、有效输送距离远。甘肃至湖南的±800千伏特高压,属于直流输电工程。“所谓‘直流’,就是‘点对点’输送。形象地说,相当于‘直通车’,电流从起点站甘肃酒泉出发,直奔终点站湘潭,中间不作任何停留,也没有其他线路分流。”

  工程建成投产后,其年输电量可达到400亿千瓦时,这相当于6个长沙电厂的年发电量。这也意味着,该线路投运后,其年输送电量相当于目前湖南全社会用电量的1/4强。这对能源资源日趋紧缺的湖南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有效提升了湖南能源保障能力。

  采用特高压输电,还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据国家电网公司测算,甘肃至湖南的±800千伏特高压线路投产后,每年可减排烟尘1.5万吨、二氧化硫8.8万吨、氮氧化物8.0万吨、二氧化碳2960万吨。

  外电入湘将“好戏连台”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电网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内还将规划建设一批特高压输电工程。

  其中,荆门—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论证,并已向国家能源局申请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该线路是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延长线,其中晋东南—南阳—荆门段已于2009年建成投运。按照原规划,荆门—长沙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其年供电能力达600万千瓦,相当于6个耒阳电厂。通过这一通道,可将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等地丰富的煤电资源输送到湖南。

  据了解,南北走向的晋东南-荆门-长沙特高压线路,在荆门与东西走向的四川雅安-江苏的特高压线路交会。这样一来,通过特高压线路,湖南不仅可以远距离输入陕西、山西的电力资源,同时也构建了四川、贵州等西南地区水电大规模入湘通道。

  另外,四川雅中—湖南衡阳±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国家电网公司已委托设计单位开展可行性研究论证。

  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强化与区外电网的联系,我省还规划建设与省外特高压线路的互联工程。长沙—南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已委托设计单位开展可行性研究论证;湘南—赣州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也在论证、推进。

  上述工程全部建成后,湖南与周边的湖北、四川、重庆、江西等省市均有特高压线路联通,可大范围配置省外电力资源。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伟锋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