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他热心做义工,哪里有需要,那里就有他的身影。弥留之际,他不忘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帮别人重获光明。他就是许多老街坊念念不忘的——
“金牌义工”常振伟
讲述人 冷风
2014年5月20日凌晨2时7分,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眼窝深陷,脸色灰黄,雪白的被单盖着他伟岸的身躯。
床头,是一张眼角膜捐献志愿书。
医务人员含着热泪,向他三鞠躬。20分钟后,他的眼角膜摘除手术完成。次日,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因这个角膜而重见光明。
“这是我老伴儿做的最后一件好事了,他的遗愿实现了。”刘春红抚摸着丈夫的遗像,喃喃自语。
这位逝者叫常振伟,1956年5月生于长沙。我叫冷风,是常振伟的朋友。
身材魁梧、慈眉善目的常振伟,去世前在长沙城南路街道当综合管理员。工作之余,常振伟坚持做义工,一做就是一辈子。曾被评为湖南省首届“金牌义工”,2014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街坊有事,常振伟随叫随到。“一天不帮哪个做点事,就像欠了人家似的。”常振伟在老街坊眼里,是出了名的热心肠。
“老常,城南路有根水管爆裂了,水哗哗地流。”
“老常,十字路口有个路灯坏了,夜里走路不安全。”
“常大哥,学校门前有个井盖丢了,怕学生掉下去。”
“好嘞,就来!”常振伟遇上求助电话,不管有多忙,总是先答应下来,然后一个一个去解决。
一天晚上,常振伟骑摩托车下班回家,开到湘江大道与解放西路的交叉路口时,前方一辆摩托车突然紧急刹车,接着摔倒在地。他赶紧把车停在路旁,跑上去扶起摔伤的司机。
原来,20多米长的路上,散落的砂卵石占了道路一大半。于是,他一边报110,一边引导过往车辆小心行驶。寒风中,常振伟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挨饿又挨冻。当时,有人劝他“早点回家,莫管闲事了”,可他硬是等来环卫工人,然后跟他们一起把砂石铲走。晚上10点多钟,常振伟才一身疲惫地回到家。
看见有人占道经营,他会劝阻;遇见老人迷路,他会一直护送到家;得知人家的孩子治病缺钱,他会帮着四处募捐……
把公共的事当成分内的事,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常振伟管“闲”事、做好事,已经成了一个习惯。
黄兴小学门口,车来人往,川流不息。每天早上7点,常振伟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疏导交通,护送孩子们过马路。发现开快车的、乱插队的,他会马上提醒:“这里有学生通行,请注意避让!”
有一次放学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一个顶着大书包的小个子学生,跌跌撞撞地在雨中行走。常振伟发现后,急忙跑过去帮孩子打伞。
“爷爷,您的衣服淋湿了!”
“没事,爷爷身体好。”
常振伟对孩子们的关心、体贴,不仅让家长们感激不尽,也让孩子们见到“常爷爷”如见到亲人一样,特别温暖和有安全感。
有一个女孩子,因感情受挫,竟要跳江自杀。常振伟见状,耐心劝导,使其打消了自杀念头。为让这位叫小美的女孩振作起来,常振伟鼓励她去学门喜爱的手艺。一向省吃俭用的常振伟,却给了小美1万块钱作为助学金。后来,小美成了一名美容师,在广州开始了新的生活。
此后,小美每逢节日,都会向他老人家问个好。小美说:“常爷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永远记得他!”
【编者感言】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做。显然,常振伟做到了。在茫茫人海中,他或许只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人物,可他乐于助人、热心公益、甘于奉献,成了街坊和孩子们都需要、都喜欢的好人。常振伟不平凡的一生,对新时代“雷锋精神”作出新的注解,在人们心中立起一座不倒的丰碑。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