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磨难是创业必修课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焕明 编辑:刘飞越 2015-06-13 09:16:08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晚报记者 陈焕明

  每一个创新创业的选择,都是一次梦想的启程;每一个创新创业的历程,都饱含着艰辛与汗水;每一个创新创业的榜样,都值得我们尊重与学习。

  6月12日上午,长沙人民会堂座无虚席,正在进行的全省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巡回报告会长沙专场,被一次又一次的掌声所打断。5名长沙“创客”,1个多小时饱含深情与激情的创业分享,20多次热烈的掌声,300多名与会听众最真实的表达。

  本报于5月15日起推出“行进湖南精彩故事——创新创业在长沙”系列报道,到今天一共推出了15篇创客人物报道,他们讲述了自己精彩的创业故事,呈现了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昨日的台上就有不少大家所熟悉的对象。

  创业的第一堂必修课是磨难

  昔日来自湖南邵阳的农村小伙,如今已成为互联网上排名第一的面膜“王子”。此刻的大讲台,为创业者的尊严与荣光而设,鲜花和掌声中,他们最先分享的,却是创业的第一堂必修课——磨难。

  “12年前,我从大学出来,在一家国企上班,800元一个月,对于出生在农村的我来说,800元工资是不可能让我成为长沙人的,所以,为了生存,我只能创业。”第一个上台的御家汇董事长戴跃锋坦言,他创业的初衷是为了生存。2004年,他拿着2300元现金开始从事二手电脑笔记本买卖,和小伙伴们在居民楼里“吃住办公一条龙”,省吃俭用,度过了最艰难的创业初期。

  创业是与原本安逸的生活说再见

  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着。创业之难,难在放弃安逸生活的艰难抉择,难在创业之路的曲折与坚守。

  天泉草业董事长梁伟原本是一名大学教师,一次偶然机会她结识了一棵小草,从此走进了小草的世界。“2010年,我们在岳麓区莲花镇实施8000亩整村土地流转,不准砍一棵树,不准排一方污水,草毯生产采用保护耕地无土栽培模式,5年在村里修路30多公里,当地村民成为天泉产业工人,户均年增收2万元。”人们禁不住为这位“小草皇后”用掌声点一个赞。

  同样懂得放弃的还有华曙高科总经理侯培林,他的父亲是湖南知名企业家,本来可以继承家族产业,坐享其成的他偏偏选择了另外一条“任性”的道路——到初创型企业重新开始。“在别人眼里,这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我应该运用好这把金钥匙,借助资金、资源上的优势,进化成‘创二代’,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正是因为侯培林对3D打印的热爱,使他如今已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创业成功不忘回报家乡和社会

  企业家们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精神也让人一次次钦佩。当望城区靖港镇村民曾俊杰不甘心贫困潦倒,靠珍禽养殖发家致富后,他不忘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当地村民,去年他带领当地150多户农民增收300多万元;当电商们力邀戴跃锋搬迁至杭州时,他留在了长沙,如今500多名员工人均纳税超过10万元。

  这么多的创业经验、成功秘笈,台下的300多名听众,时而认真聆听,时而又拿笔记下精彩部分。个体工商户代表张京对记者说,他儿子在大学毕业后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我儿子比我当年的生意做得大多了”。现在长沙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特别是市里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许多鼓励本土创业的优惠政策,本土创业与招商引资都十分火热。张京说,他回去一定要把会上这些创业者的成功经验与儿子一起分享,相信一定会对他有所帮助。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焕明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