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三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续发展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我们践行绿色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践行绿色化,就必须给绿色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习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揭示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必然规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绿色国土是人类生存之基。当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21.63%,人均森林面积仅为1.97亩,远远低于全世界森林覆盖率31.8%、人均森林面积9.3亩的平均水平。因此,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
向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呼吸得到好空气”的生活,需要大力建设绿色国土。医学研究表明,人生活在每立方厘米空气含500个以上负氧离子的环境里能确保健康, 200个左右时只能是亚健康,低于50个将诱发心理障碍性疾病甚至癌症。但现在,我国许多中心城市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都在200个以下,有的甚至在50个以下。同样,建设绿色国土,是应对雾霾的重要路径。科研表明:每亩森林每年能吸附粉尘4.2吨、吸碳12.81吨,植物叶片可通过气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毒气体。
践行绿色化,就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大力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信息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推动现有的装备制造、能源、建筑等产业和行业的绿色化转型,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绿色、环保产业和服务业。只有在开发格局、产业、交通、能源等方方面面都实现绿色化,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两座山”的关系才会走向和谐统一的更高境界。
推动消费方式绿色化,可以直接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倒逼生产方式绿色化。一方面要丰富绿色产品的供应,同时要鼓励消费绿色产品,更要推广绿色标准。在许多领域,最大浪费就是缺标准的浪费。如欧洲的门、窗可以相互替换、世代使用,因为他们有统一的门窗标准;而我国,不仅门、窗大小不统一,就连已经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充电器、遥控器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在推进绿色化建设中,相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并力推关系民生的各类产品的绿色标准,用最严密的法律、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厉的执法,为绿色产品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绿色化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当处处尚绿、时时护绿、人人植绿成为社会风尚,我们的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都会变得山清水秀,我们就能共享绿色化的诗意生活,迎来美丽新时代。
(作者系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