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进天华刘少奇农村调查驻地旧址 拨亮“心灵之灯”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勇 编辑:王娉娉 2015-06-19 10:29:04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陈勇

  “一个国家主席,住的、办公的条件这么差,想都想不到!”湖南信息学院党委办30多名党员干部近日来到长沙县青山铺镇,参观“天华刘少奇农村调查驻地旧址”,看到当年刘少奇睡的床铺是两条高脚凳上架两块门板搭就而成,上面铺些稻草,家织棉纱蚊帐、印花草蓝布棉被,十分简陋,心灵无不感到震撼。

  1961年4月,刘少奇来到福临铺镇天华大队(现青山铺镇天华村)蹲点调研,探索党的农村政策如何更加切合实际,为了不增加群众负担,他住在大队部低矮的平房里。这栋房子现在成为驻地旧址,它与旁边一栋新楼相连,楼内辟有“刘少奇农村调查史实陈列”,展出29件实物、40多张照片和其他一些珍贵资料,介绍刘少奇在天华走访农户察实情,开座谈会、分析比较决策的过程。

  刘少奇在天华蹲点18天,走访群众59人,召开座谈会13个,最后作出了解散公共食堂,推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决定,第二年北京“七千人大会”上这些做法成为国家政策推向全国,扭转了全国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严峻局面。

  湖南信息学院董事长陈登斌越看越兴奋,激动地说:“刘少奇主席蹲点为的是解决问题,他放弃自身享受,一竿子插到底,体现的是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共产党人本色。”

  旧址管理负责人杨义为大家介绍道,当年刘少奇到天华蹲点,省里的同志为他运来了沙发、洗澡盆等生活用品,他知道后提出了批评,要他们把这些用品运回去,自带行李、自带碗筷,轻车简行,陪同人员除了夫人王光美以外只有两名,这种严以修身的风范,值得今天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

  杨义今年46岁,地道的天华人,听着少奇同志蹲点的故事长大,早年在外经商,小有所成,2000年读到《渴望真话,刘少奇在1961》这本书后,思想情感产生巨大变化,觉得作为一名党员,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应该多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

  他回到天华,着手整理、恢复天华刘少奇农村调查驻地旧址和陈列。他和其他同志一起,为村里尚健在、见证当年蹲点调查的11人,拍下2个多小时时长的“口述历史”视频,整理出文字;为了搜集实物资料,他们足迹遍布省内外,获得30多件文物,几百份珍贵的老照片、旧报纸等。

  在多方支持下,杨义等人将露天展出改为室内陈列,先后经过4次改版提质,定型为现在的“求是之光”主题展。他感慨:“愈是做这份事业,愈是感觉在寻找一种精神、寻找共产党人的魂和根。当年刘少奇在天华点亮了农村发展的一盏灯,今天我们需要用少奇同志的精神,点亮更多人的“心灵之灯”。

  记者了解到,“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来天华参观学习者愈来愈多。来自长沙县路口镇的老党员黄先胡说,自己今年69岁了,小时候听大人说刘少奇到天华的故事,搭帮刘少奇搞调查,农民才有饱饭吃。刘少奇的恩情永远也不能忘,自己第三次来天华参观了,还带着妻子、儿子、孙子三代人一起来。来自新化县的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负责人张向华、张红华等人一边认真看现场,一边还不停地拍照,收集资料。他们表示回到新化后,将要加快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带领更多的青年人共同致富。

  杨义高兴地对记者说,天华刘少奇农村调查驻地旧址现在确定为长沙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党性教育基地,国防科大电子工程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至今,来这里参观的人已经超过了20万人次。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勇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