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耒阳市长坪乡石枧完小,曾德鑫老师通过实验给学生讲解杠杆原理。 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湖南日报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徐福生
【微档案】
曾德鑫,男,1963年生,高中毕业后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31年。先后在耒阳市长坪乡黄龙小学、西岭小学、太岭小学和石枧完小任教。2003年带职进修,取得大专文凭。4次被评为长坪乡中心学校“优秀班主任”,6次被耒阳市政府嘉奖。
【故事】
曾德鑫曾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20多年前,他本想请假带发烧的两岁儿子看病,但又不想耽误10多个孩子的课程,便到乡村医生那里拿了点药给妻子,然后去了学校。等他第二天赶到乡卫生院时,看到的是嚎啕大哭的妻子和夭折的儿子。伤心欲绝的他,那天下午又坚持站在讲台上。
6月17日,曾德鑫的老同事、长坪乡石枧完小校长周健华和记者聊起这件往事,禁不住哽咽流泪。
当年的曾德鑫,在太岭小学当校长。说是校长,连他才两个老师。学校建在一个半山腰的小庙里,周围都是坟山,离曾德鑫家里有10公里山路,要翻过两座山,走两个小时。没有电,也没有电话。他周一去学校,周六才回家。
“我是山窝窝里长大的,看到山窝窝里的孩子,就像看到自己的过去,希望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曾德鑫说。因为偏远,他工作过的3个学校,两个已被撤并,一个成了教学点。
日子,就在这样的信念中一天天过去。
给面临辍学的孩子垫付、担保学费,到底有多少?在曾德鑫那里是笔糊涂账。看到乡里乡亲那渴求的脸,咬咬牙也要“搭白”。有时到了期末,一分钱工资都领不到。
黄龙村一对兄弟父亲早亡,母亲生病,曾德鑫垫付了两人小学的全部学费。哥哥大学毕业工作后,硬要送5000元红包感谢当年的救助之恩。曾德鑫只肯收下500元,说:看到你们能够记得我,我就知足了。
调到石枧完小后,曾德鑫曾遇到一个特殊学生组成的毕业班。学生全部来自各村小,且是经过筛选后留下的“差生”,有的学生连乘法口诀也背不全。他找班上每一个学生谈心,到每一个学生家里走访,并且想了很多办法帮大家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后来,晚自习下课后,他竟要催赶学生去睡觉。第二年,这个班的学生全部考入初中。
“曾老师教的课在全乡是数一数二的。”周健华说。
对留守儿童,曾德鑫倾注的心血更多。“留守儿童多是祖辈带养,老师比家长的作用重要得多。”
有个叫海良的留守儿童,成绩优异,在班上人缘也很好,但慢慢地喜欢显摆,头发经常梳得油光发亮,穿名牌衣服,甚至还叼起香烟来。曾德鑫没有狠狠地批评他,而是经常下午放学后主动接近他,和他聊人生、聊理想,陪他晨读和晚自习,关心他的冷暖。考上市重点中学后,海良写给曾老师的信中亲切地称他为“爸爸老师”。
4年级男生小华经常不来上学,80多岁的爷爷管不住他。“昨天曾老师还陪着班主任去了他家劝学,这个学期去了三趟了。”周健华告诉记者,一趟来回有14公里,好在现在有摩托车了。
在乡村教了31年书,这六七年是曾德鑫妻子最“享福”的日子。石枧完小里一间十来平方米的房子,终于让两人团聚。多年操劳的妻子疾病缠身。相比之下,曾德鑫的身子硬朗些,他说:“是我照顾她的时候了。”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宇芬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