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走近“呼吸治疗师”

来源:新华网湖南频道 作者:帅才 编辑:杨洁 2015-06-24 15:49:52
时刻新闻
—分享—

   在医院,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活跃在各个科室的临床一线,担负危重病人的呼吸支持和康复病人的健康宣教工作,她们被称为“呼吸治疗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呼吸机在医院的使用已经较为普遍,呼吸治疗也更加广泛用于心、肺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危重病人抢救。

   “80后”成呼吸治疗师主力军

   “湘妹子”尹丽,1987年出生,现为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治疗师,说到自己从事的专业,她的言语中透露出欣慰之情。

   作为湖南省第一批呼吸治疗师,尹丽和同事们每天奔走于医院的急诊科、手术室和各个病房抢救前线,全力协助医生、护士帮助呼吸衰竭的病人争取更多的时间,为一个个垂危的生命夺回宝贵的机会。

   “重症监护室需要呼吸治疗师!”接到来自重症监护室医生的呼叫后,身着深绿色工作服的呼吸治疗师尹丽立即从急诊科前往重症监护室。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无菌病房内,一位实施了肺部切除手术的病人躺在病床上,等待尹丽提供个性化的“呼吸治疗”。

   尹丽认真查阅了病人的最新监测信息,听取病人的主治医生潘小季讲述病人的最新情况,详细查看了呼吸机的所有参数设置后,她最终为病人调试好最合适的呼吸机模式与参数,设置了更合适的机械通气条件。

   尹丽说,对于呼吸治疗师而言,不仅要会操作呼吸机,还要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呼吸机有很多使用模式和几十项参数,模式的正确选择和参数的精准设置对于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呼吸治疗很关键。操作中的任何一点失误,皆有可能影响重症病人的治疗效果。

   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治疗专科呼吸治疗师高敏说;“我们呼吸治疗专科实行24小时工作制,呼吸治疗师不仅要负责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和调整,还要负责呼吸机的管理、消毒、调配,以及上机病人的气道护理、转运和康复期的健康管理和健康宣教工作。”

   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治疗师宁凤玲说,现在医院呼吸治疗专科有12名呼吸治疗师,在呼吸治疗师队伍中,“80后”成为主力军,“90后”身影也开始出现。

   据了解,2010年,湖南省人民医院率先在湖南省成立呼吸治疗专科,并且成立“湖南省呼吸治疗培训基地”,湖南省人民医院和加拿大汤姆逊大学每年在长沙联合举办呼吸治疗师培训班,目前已经培训3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内科、外科、麻醉科以及各类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包括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的学生。

   “我们是医院第一期呼吸治疗师培训班学员,通过规范化培训且掌握和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英文基础。”宁凤玲说。

   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治疗专科主任韩小彤说,目前,呼吸治疗在医院的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广泛参与各种急、慢性心肺疾病患者的评估、抢救、治疗、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医院很多科室越来越依赖我们了,病人家属看到我们也感觉更加放心,这些都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情和使命感。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真正了解呼吸治疗师。”宁凤玲说。

   市场有需求、身份遇“尴尬”

   记者采访了解到,呼吸治疗专业最早起源于美国,后来在美国、加拿大发展起来,至今有50多年历史。在国内,呼吸治疗还是一门新学科,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专家认为,当前包括呼吸治疗师在内的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客观上加大了医生、护士的工作量,也不利于医疗设备的高效利用。

   “现在很多大医院的呼吸治疗设备皆是进口机器,动辄20多万元,贵的40多万元,可是相关技术人才却十分缺乏,呼吸机的操作大多由医生、护士兼职完成。由此,加重了医护人员的负担。”韩小彤说。

   业内人士分析,时下呼吸治疗师陷入了“市场有需求、培养无体系、就业不明朗”的尴尬境地。

   首先,呼吸治疗师的身份仍显“尴尬”,全国缺乏专门的呼吸师资质认证和考核标准。卫生主管部门没有出台专门的呼吸师资质认证和考核标准,呼吸治疗师职业也未被人社部门正式认证为新职业,对于目前已经从事呼吸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说,既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其职称晋升也没有明确标准。

   “让人尴尬的是,呼吸治疗师既不属于医生又不属于护士专业系列,如何评定职称、培训、考试都是没有解决的问题。”韩小彤说。

   其次,呼吸治疗师教学、培养体系不健全。记者了解到,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设立呼吸治疗专业,呼吸治疗行业缺乏规范的培养模式,缺乏系统的教学与培训。

   据了解,目前仅有川大医学院、西安医学院和郑州铁职开设了呼吸治疗师专业,但由于就业前景不明朗,呼吸治疗师专业招生受到相应影响,往往难以招满。

   第三,医院普遍没有设置呼吸治疗专科,学生就业前景不明朗。部分呼吸治疗专业的医学生对于就业前景心存疑虑,在就学过程中转专业的人不在少数,还有部分学生毕业后无法获得相关资质认证,在医院也找不到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只好转投其他临床岗位。

   亟待完善顶层设计、健全培养机制

   专家认为,新医改明确提出了建立“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而在“预防-治疗-康复”的医疗模式中,不仅需要医生、护士“唱主角”,还需要包括呼吸治疗师、治疗师、营养师在内的医学团队共同协作,为有医疗需求的人群提供服务。

   业内人士透露,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呼吸机在医院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很多三甲医院引进的都是进口呼吸机,一般各种参数设置都有几十项。按照实际临床需求,在重症监护室,每10床至少应有专职呼吸治疗师1人,并且提供24小时呼吸照顾护理服务,急诊科至少应有1名呼吸治疗师驻守。然而,很多医院连专职呼吸治疗师岗位都未设置,给病人上呼吸机均由医生或护士完成,而他们大多未经专业培训,导致呼吸机的规范化使用程度不高。

   韩小彤认为,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呼吸治疗师,才能协助医生给病人特别是重症病人提供个性化的呼吸治疗,为其制定最合适、最优质的治疗方案。

   专家建议,完善顶层设计,尽快出台专门的呼吸师资质认证和考核标准;加快完善呼吸治疗教育体制,在更多医学院校设置呼吸治疗专业。同时,推动医院呼吸治疗科专业化建设,二甲及以上医院可以配置专业呼吸治疗师岗位,在医疗卫生职称评定系列中增设呼吸治疗师系列,给呼吸治疗师适当的发展空间,推动呼吸治疗专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新华社记者帅才

来源:新华网湖南频道

作者:帅才

编辑:杨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