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辗转千里 救助管理站为流浪老汉找到家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蒋剑平 戴勤 编辑:康晓乔 2015-07-10 12:35:18
时刻新闻
—分享—

  通讯员 陈湘 杨能广

  7月8日,新邵县民政局救助管理站收到寄自河南漯河的一面锦旗,上写“爱心救助,情满中州”8个大字。原来,该站帮助一位在外漂泊长达30余年、精神失常的流浪汉,找到了在河南的家,与亲人重逢。

  一定要帮他治好病

  5月14日,新邵县救助管理站接到群众电话,称在新田铺镇农贸市场里,一个操外地口音的流浪老汉在追打小孩,可能患有精神病。站长石佑民当即带人找到老汉,把他接回站里,帮他洗澡理发、购置衣裤、安排住宿。县民政局局长雷安祥了解情况后表示,一定要帮这个可怜的人治好病。于是,救助站将老人送到县城一家精神病康复医院进行治疗。

  因长期在外流浪,加上年龄较大,老汉身体极度虚弱,患有胃痛等多种疾病。治疗期间,救助站工作人员每天都去医院看望,找机会和他交谈。

  6月13日,从医院传来好消息:老汉病情好转,能清楚回答问题了。老人依稀记得他叫李国正,家住河南南阳方城县博望公社东风大队。县民政工作人员立即与县公安局户籍股取得联系,在网上一查,地址是真实的(公社、大队已改为镇、村),但查无此人。接着,他们与方城县救助站取得联系,将李国正的照片、被问询时的视频通过微信发给对方。对方迅速到博望镇调查,但仍然查无此人。

  一定要为他找到家

  如何为李国正找到回家的路?石佑民和救助站工作人员苦思良策。也许是他在外流浪久了,户口已被注销;也许是年纪大了、模样变了,没人能认出他……大家认真分析,最终认定老汉一定同“博望公社东风大队”有关系。

  “困难再大也要克服,一定要为李国正找到亲人。”救助站工作人员下定决心。石佑民决定带人到河南“千里寻亲”。

  听说要送他回家,李国正不同意。在救助站和医院生活舒适,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归宿感和依赖感,他说:“我的家在新邵,我就在这里养老。”工作人员耐心、诚恳地劝他:“你的家人一定很想念你。即使没有亲人了,现在政策好,回家可以办理低保、五保,还可以去敬老院……”最终,李国正同意回河南。

  6月15日,李国正在石佑民和工作人员带领下,乘火车去河南寻亲。

  兄弟相见,喜极而泣

  6月16日,寻亲队伍到达河南南阳。在南阳市、方城县两级救助站工作人员带领下,他们走访了博望镇东风村,可村里没有一人认得李国正,李国正也不认识村里人。这是怎么回事?正当大家迷惑之际,李国正隐约记起,自己曾入赘在这个村,在这里住了几年,后来改名叫任书轻。根据这条线索,一个村民想起,大约在1980年,村里来了一个漯河的上门女婿,但没几年就不见了。其妻没生小孩,后来改嫁他乡。

  漯河距南阳有200多公里。在没有其他信息的情况下去找李国正的家,无异于大海捞针。幸好,李国正又记起了他3个兄弟的名字。于是,寻亲队伍与漯河市救助站取得联系,并在当地公安部门协助下,通过户籍信息确定了李国正的家庭地址——漯河市源汇区问十乡前李村。

  6月18日,寻亲队伍赶到了前李村。在外流浪30余年后,李国正终于见到了亲人。兄弟相见,喜极而泣。

  原来,李国正生于1955年,自小父母双亡,兄弟4人中排行老三。因家里特别困难,李国正没上过学,加上有轻微智障,也找不到对象,后去南阳做了上门女婿。由于远“嫁”他乡、生活艰辛,李国正精神压力加大,加上性格内向,患上了精神疾病。后来,李国正离家出走,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蒋剑平 戴勤

编辑:康晓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