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谭诗宁 蔡华波
天幕上是卷舒自如的白云,漫山遍野是深浅不一的绿。7月26日上午,岳阳经开区三荷乡党委书记孙吉邀记者到该乡,走访了当年“洪山惨案”遗址。“‘洪山惨案’是岳阳版的‘南京大屠杀’。” 孙吉介绍,“1942年,日寇在三荷乡洪山、罗坳、三旗港等村,杀害无辜群众1800余人,烧毁房屋2180间。这段历史不能被遗忘。”
三旗港村80岁村民刘长炎是此次惨案见证人之一。他带记者来到屋前的池塘。“就是在这里,鬼子把村民用绳捆成一排,用刺刀将他们活活捅死。其中有一名受害者被捅了十余刀。共有七八十人被杀。”事发时刘长炎年仅7岁,躲在茅草屋的楼顶上幸免一劫。时隔73年再忆此景,他的眼神如此深邃、沉痛,一声长叹落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说起“洪山惨案”,三荷乡没人不义愤填膺。群贤村98岁却仍耳聪目明的葛四姑奶奶更是如此。看到记者到来,她放下手中的针线活给记者讲述起在花屋胡家发生的沉重往事:鬼子在花屋组就滥杀了16名无辜村民。
为何日寇在三荷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平地中学党支书易旺跟记者讲述了一段英雄传奇。当年中共岳阳地委书记王国雄组建了一支游击队,多次炸毁日军的汽车、火车和仓库。为了报复游击队,日寇咬定洪山、三旗港等村为“匪区”,在此进行“大扫荡”。
不远处的八斗坵曾是三四百人的魂归处。透过眼前的青山绿水,记者却看到了当年的人间地狱:枪火与刀光此起彼伏,嚎哭与咒骂不绝于耳,每一片草叶都浸透了被害人的绝望,每一寸土壤都被鲜血染成刺眼的红。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一定要记住这段历史!”站在这见证历史的田垄上,退休教师唐仲秋朗声说道。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附近中学都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惨案旧址,听亲历者讲述这段满页血泪的历史。
午间,三荷乡突降暴雨。每一滴雨的滑落都是追思的眼泪,每一棵树的婆娑作响都是历史的风铃。“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警告不断在耳边回荡,在惨案遗址上修建“洪山血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呼吁也渐渐兴起。三荷乡乡长方敏告诉记者,目前乡政府正在构思建设集研究、教育、观光于一体的“洪山惨案”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全乡3万村民的共同心愿。
七十年如白驹过隙,但历史绝不会从我们心头淡去。历史,从残酷的伤疤,已变成一面鉴往知来的明镜;可歌可泣的故事永恒涤荡人们的心胸。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亚平
编辑:王娉娉